eth硬分叉延期
我能自己来运行 Eth 2.0 的验证者吗
可以!
你在运行自己的验证者节点时,首先要意识到的是,你这样做是有助于网络安全性的,而且你无需过度担心正常运行时间。
假设网络总体上是健康的(始终有超过 2/3 的节点在线,并且一直在终局化新的区块),在线% 的验证者将看到自己的权益会不断增加。
引用以太坊基金会的 ETH Staking 指南系列文章中的一句话:
这就减轻了验证者在客户端备份和网络延迟上的负担,因为离线的惩罚并不那么严重。
你遭受较大惩罚的概率很小
ETH 2.0 协议内设反串谋激励机制,也就是说,会对出错时机上相关的验证者施以惩罚。
惩罚措施包括:比例性罚没(proportional slashing)—— 被销毁的 ETH 比例取决于最近遭受罚没的验证者数量;怠工惩罚(inactivity leak)—— 如果有超过 1/3 的验证者离线且区块链不能终局化区块,离线的验证者就会遭到严惩。
比例性罚没意味着,如果有质押服务提供商因出现 bug 或被攻击而导致其控制下的验证者全体失败,他们会比独立运行验证者节点的个体损失更多 ETH 。
此外,如果巨鲸和提供商的基础设施全部瘫痪,它们同样会面临遭受怠工惩罚并失去大量 ETH。
即使提供商谨慎地确保了地理位置和客户端软件去中心化,要想避开一切攻击(社会工程、外部攻击者入侵或内部人员作恶)也是难比登天。
你可保有退出的权利
身为 ETH 2.0 验证者,你必须保管好两样东西 —— 签名私钥和取款私钥。
虽然拿回资金必须包邮取款私钥,但你也需要签名私钥来初始化反激活验证者操作(等 ETH 2.0 进入 Phase 1 后,这一规则将发生改变)。
如果你选择使用质押服务提供商,你必须将签名私钥的控制权交给该提供商(如果一个签名私钥存在多个副本,提供商就很难为你提供免遭罚没的服务)。
也就是说,如果提供商离线,或者你不满意其服务,你能否退出还取决于提供商。
虽然在提交质押品之前,你可以通过交换密钥(key exchange)的方式,让你的提供商为你提供一个签过名的退出通道,但这种方案并非万无一失。一旦出现硬分叉,这个消息就会失效。这就需要不断追踪这个消息乃至多个消息的有效性(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样并不好)。
质押硬件成本较低且方便易用
自己运行验证者节点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可怕或昂贵。一旦 ETH 2.0 上线,你就可以在一个旧手机或树莓派(100 美元)上运行验证者节点。
我们专门为开发者撰写了关于如何使用 Nimbus 在安卓系统上运行验证者节点的指南(分别是这篇和这篇)。在主网上线前,我们一直在尽可能简化这一流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网指南将面向那些没有编程经历的用户,而且会尽可能实现 “安装 + 质押 ETH = 正常运行”。
你可以帮助以太坊增强抗攻击性
与其让同一个实体控制 100 个节点,不如让一个实体控制一个节点。—— Barnabe Monnot
从长远角度来看,以太坊的价值越高,抗攻击性越强,其共识层的去中心化程度就越高。
中本聪最初的愿景是 “一 CPU 一票制”,但是如今的 PoW 系统已经偏离了这一愿景。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挖矿资源都集中在少数矿池手中。个体矿工都为了缩小自己收入的波动性而加入矿池。
我们之所以选择从 PoW 模式转向 PoS 模式,也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有越来越多人选择自己运行验证者节点,我们就可以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增强以太坊的抗攻击性,使之在无需审查的情况下不断发展。
EOS,ETC,ETH这三个币子有什么关系
之前以太坊发生了一次被盗事件,令人非常震惊,以太坊创始人声称可以通过改变运算方式对这些丢失币种进行找回,于是以太坊进行硬分叉,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对这次分叉持有支持态度,所以,有一部分人仍然坚持原来的算法不变,所以,坚持原有的运算链的就是ETC,分叉后的主链就是现在得以太坊。
EOS是的创始人是DM,励志成为区块链操作系统,和以太坊的关系,应该是基于以太坊进行开发的,今年6月份主网上线,价值应该会大增。
目前这三个币种在多个平台都有交易,支持法币的有:Trade国际站,,ok等,支持使用ETH,兑换的,有,Coinegg等。
比特币硬分叉和软分叉是什么意思
一个硬分叉是指:比特币的协议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至于旧节点不接受新节点所创建的区块。随着这些区块被旧节点抛弃,矿工们将在他们(各自)的协议中认为正确的最近一个区块上添加区块
一个软分叉是指:比特币的协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旧节点却不能发现这个协议的变化,从而继续接受新节点用新协议所挖出的区块。旧节点矿工将可能在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和验证的新区块上继续添加区块
以太坊分叉后原来的币会怎么样
以太雾EthereumFog,简称:ETF,是以太坊Ethereum的分叉链,是为了解决以太坊所缺乏的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能力而生,后期会切换为POW+POS混合挖矿。原生Coin为ETF。
以太坊分叉成以太雾后,两者会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11月比特币硬分叉和bcc什么意思
11月份的比特币硬分叉是Segwit2x硬分叉,使得比特币扩容到2MB。而BCC则是通过对比特币进行一次硬分叉产生的一种新型区块链资产,是由一个庞大的大区块支持者构成的社区支撑的去中心化。BCC删除了隔离验证(SegWit),取消了区块大小1M的限制,最大可支持8M区块大小,坚持的是链上扩容路线。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中本聪白皮书叙述的“点对点的加密电子系统”。
什么是比特币分叉
“分叉”这个词最经常出现的场所是github这个代码托管平台,是多个程序员共同管理和协同开发项目的一种办法。
为了便于理解,我先举一个类比。
你在一家公司的一个部门,比如研发部,部门一共5个同事,其中一个部门经理。现在部门要向公司提交下个月的办公用品采购计划。部门经理先用wrod文档写了一份采购申请单,并且在申请单上填上了自己计划要买的东西。然后经理将文件上传到部门的共享文档上。
同事A将文档复制了一份,然后在后面添加了自己想要采购的东西,然后上传到共享文档申请经理审批。同事B、C、D也分别复制了一份,分别添加了自己想要买的东东,并且申请审批。
部门经理审批了A的采购计划,认为合理,他就将A的需求合并到自己的那份申请单后面。审批了B的计划,他认为不合理,他就拒绝了B的需求,直接丢弃了B的计划单。然后继续审批C和D的。要么合并,要么丢弃。
然后B很生气,认为这不合理,他就越过部门经理,直接向公司提交了一份采购申请单.
如果把以上这个例子中的“采购申请单”,换成一个“程序开发项目”,上述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立项”、“分支”、“请求”、“合并”、“分叉”的过程。
部门经理立了一个项,要写一份采购申请单,他写好自己的部分之后,将文档上传到共享云,形成一个主代码仓库.
然后ABCD四位同事分别对这份文档进行“branch”(中文译成分支),在分支上加上自己想要的特性,然后向主代码提交申请,叫“pull request”,中文叫“请求”。申请将自己的修改部分合并到主代码库里。
然后经理这个主开发者会审批这个“pull request”,如果合格了,他就会将这部分代码合并到主代码库,这个过程叫“merge”,中文译成“合并”。
如果主开发者认为这个“pull request”不合理,他就会拒绝,英文叫“Close”。但如果提这个“pull request”的人觉得他是对的,他可以独立出去,不和这个经理玩了,自己立个项,取个别的名字,然后自己合并代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fork”,中文译成分叉。
以上是所有参与者都是有开发权限的流程,但如果是一个项目组外的人,看到了这个项目,并且想提交一份特性的代码“pull request”,那他就得先对这个主代码仓库进行“fork”,然后再提交“pull request”。这个没有开发权限的人叫没有提交代码权,提交代码权英文叫commit权限。
这就是开源软件管理的过程。开源软件的代码更新,和漏洞修复都是使用这一套流程。
比特币就是一套开源软件,一开始有只有一个代码仓库,是中本聪建立的,叫Bitcoin,后来有很多人fork了Bitcoin,并提交了“pull requests”,有些人干脆自己“fork”并独立出去,形成新的分叉。
现在比特币这套开源软件有非常多的分叉,最著名的就是bitcoin core、bitcoin unlimited、bitcoin classic、bitcoin XT、Bcoin……
这里只是比较浅显的叙述了下概念,更多干货,推荐你看下面这篇文章。
《关于比特币分叉,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