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独董“集体”辞职上热搜 这个保险也火了

2021-11-22 18:01:15

  “董责险”,全名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赔偿责任保险(Directors & Officers Liability,D&O),是对上市或非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职员在执行公司管理职务时,因不当行为遭受股东、雇员、政府机构、客户或其他第三方提出的诉讼或调查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的保险合同。

  该险种的赔偿责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及公司为个人责任进行的补偿,另一部分是公司自身的责任。承保范围包括:庭外和解、判决或和解损失、律师费以及对于公司事务正式调查的抗辩费用等。

  一家财险公司相关人士具体分析称,市场标准的“董责险”保险条款当中均会有一个核心条款,叫做“可分性条款”,主要用于判断故意违法行为的适用性。标准的“董责险”条款,应对知情及参与故意造假等人员进行除外。

  保险法也规定,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去年发布的《责任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也强调保险公司不得通过责任险承保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事故导致的赔偿责任。

  以前市场普遍认为,上市公司被罚,董监高个人特别是独董无需承担个人责任,因此“董责险”的投保率也较低,费率也主要考虑的是公司责任。近两年,由于新证券法的落地及瑞幸咖啡案的出现,“董责险”在A股上市公司中的覆盖度呈现明显且快速的上涨趋势。

  “康美药业的判决出来以后,会产生示范效应。”苏黎世保险相关人士表示,内地“董责险”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十分巨大,随着法律责任的增加,证券索赔风险较快上升,以及投保率提高,“董责险”会有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苏黎世保险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公司对于A股市场“董责险”的承保政策一直较为审慎,比较注重风险控制,近十年来“董责险”业务一直保持稳健增长的势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随着新证券法的推行,A股‘董责险’的业务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预期新业务增长率会超过100%。”

  其实,自去年4月瑞幸咖啡事件曝光以来,“董责险”咨询及投保量就出现了明显增长。记者获悉的一组业内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至2021年10月之间,新增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约有300余家,整体投保率提升超过50%。截至2021年10月底,市场已有650家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投保率约为15%。

  根据公开披露的公告信息,已采购“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超过50%的最高保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或以下。而在新证券法施行后,2020年全新采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有70%已经将其保障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

  过往,因A股市场“董责险”业务规模较小,绝大部分的保险公司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精力去了解市场风险,这也是早期“董责险”会出现保险费率远低于合理水平的原因。但是,鉴于近年国内司法及监管环境的实践和变化,再加近日康美药业案的落地,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业务的重要性。

  记者发现,过去一年中,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的费率水平较过往年度已出现明显上涨,部分项目更是有翻倍涨费的迹象。因此,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董责险”的保费将会有明显的涨幅,直到保费可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就“董责险”这一业务,预计近期将出现部分保险公司收紧核保政策、费率上调、甚至退出或进一步缩小承保能力等情况。如果保险公司希望长期稳定地参与这一业务,那么他们需要进一步且持续地加强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如果还没有专业化团队来对这一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的,那就需要尽快安排起来,否则将无法更好地为上市公司这一客群提供应有的保险服务。

下一篇:股票涨一天跌一天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PR连续19个月“按兵未动”!货币政策仍将“稳字当头”更突出服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