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业分化在即:回撤扩张并存甜品、剧本杀配对新业态渐流行
也在由盈转亏后,考虑关闭200家亏损门店,并让高端品牌in xiabu xiabu退出市场。另据财经网产经了解,门店数排名第四的小龙坎,在这两年也放缓了整体开店数,并做了一些精简和调整,甚至包括原本海外开店的计划。
火锅业是否到了渗透的天花板?按照智研咨询早前发布的研报,火锅业近6年内的产值翻了一倍。2014年,火锅行业国内收入突破5000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达到8757亿元,约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20.5%,到2020年则接近万亿。
水大鱼大,火锅行业亦孵化了近10个门店数400家以上的品牌。当中四川火锅派系占据5席,虾火锅占两位,小火锅、卤味火锅、重庆火锅则系独苗。在此之外,潮汕火锅、猪肚鸡火锅等按区域、汤底细分派系,也在近些年走红。更不用提做酸菜鱼的太二、做房地产的碧桂园、做艺人的明星纷纷跨界分一杯羹。
可看似不那么依赖厨师的火锅,并非一个靠标准化就能简单复制的生意。多家“门外汉”开设的火锅店从被控装潢抄袭,到被指存食品安全瑕疵,再到被批只会营销、口味平平,甚至被业主拉横幅“割韭菜”。
入局者多,震荡洗牌频率变快也成了火锅行业这几年热闹之下的泡沫。
财经网产经从天眼查查询获悉,以每年的新开火锅公司数看,2009-2011年的三年间,每年新开火锅企业维持在2000家左右。2012-2015年的四年间,新店点数以每年递增一千的速度攀升。2015-2020年的6年间,火锅新企业以单数大年,双数小年的规律扩张。这期间除却2020年的疫情影响,其他年份新增企业均保持在5000家以上。
离场的数字同样大起大落过。2013年以前,全国每年注销的火锅企业数量一般都在300家以下。2014年开始这一数字大幅攀升。其中,2014年注销3849家,2015年注销7402家,2016-2017两年,注销数均超过9000家。峰值过后,注销数才逐渐下降至4000家/年左右。
粗略估算,2012年开始的火锅开业热潮,在2014-2017年经历了一波注销大洗牌。当中标志除却注销公司的数十倍增加,也包括2016年开始,新注册火锅企业增速首次回落至20%以下。且从火锅企业寿命看,存活10年以上的公司不到2成,寿命在5-10年和5年以下的企业,各自占据了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