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海关总署: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2.2%

2021-11-07 22:01:29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截至6日,除个别省份、局部时段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外,全网有序用电规模接近清零。

  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电力供需形势恢复常态,保供电保民生取得阶段性成效。电煤供应明显增加,公司经营区电煤库存回升至9932万吨,电煤可用天数回升至20天。并网发电能力明显提高,公司经营区故障抢修煤电机组和煤电受阻容量双双下降,实现应并尽并、应发尽发,煤电机组发电能力大幅提升。有序用电规模明显减少,全网最大有序用电规模大幅下降,电力缺口明显缩小。

  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蒙海军说,公司综合施策,从发、供、用多向发力,全力以赴保安全、保供电、保民生、保重点,扎实做好今冬明春电力保供工作。

  一是支撑各类电源增发稳供。密切跟踪电煤、燃气供应,挖掘发电潜力,协调燃煤、燃气等各类机组能开尽开、多发满发。

  二是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作用。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利用跨区跨省输电通道,统筹协调全网电力电量平衡,加强电力余缺互济,确保电网安全。

  三是坚决守住民生用电底线。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积极配合政府细化完善有序用电方案,引导用户错峰避峰,全力保障居民、公共服务和重要用户用电。

  四是认真落实电价改革政策。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积极开展代理购电,全面做好客户告知、市场注册、代理协议签订、计量表计升级等工作。

  五是强化全社会节能节约意识。推动低碳节能生产和改造,抑制不合理用电需求,促进节能降耗,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目前电力保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随着迎峰度冬临近,用电高峰期、冬季供暖期、水电枯水期三期叠加,今冬明春全网呈现“总体紧平衡、局部有缺口”的局面,电力保供大战大考还在继续。(新华社)

  2、海关总署: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2.2%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1.6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3.4%。其中,出口1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2019年同期增长25%;进口14.1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21.4%;贸易顺差3.31万亿元,同比增加25.5%。(证券日报网)

  3、截至2021年10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76亿美元

  中新网11月7日电据国家外汇局网站消息,谈及2021年10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指出,截至2021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76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170亿美元,升幅为0.53%。

  王春英表示,2021年10月,我国外汇市场供求保持稳定,跨境收支交易理性有序。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情进展、主要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微跌,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中新网)

  4、北京:力争到2025年数字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1500亿美元

  据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网站11月7日消息,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1500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5%,其中,数字服务贸易占全市服务贸易的比重达到75%;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数字技术影响力、数字资源配置力和数字规则话语权的数字贸易龙头企业;基本建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数字贸易发展体系,打造具有国内示范作用和全球辐射效应的数字贸易示范区。(央视网)

  5、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年度财政赤字将远低于年初时估算

  新华社香港11月7日电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7日表示,预计香港今年度的财政赤字将远低于年初时的估算。

  陈茂波7日发表网志说,今年以来,香港受惠于出口畅旺和疫情逐步受控,经济逐步改善,特区政府向市民派发的电子消费券,为餐饮、零售和服务业行情带来提振作用,这都为特区政府收入奠下改善的空间。

  陈茂波表示,部分市区优质地段地皮高价售出、市场对楼市前景的情绪偏向正面,发展商因而更积极补地价以发展用地,令相关收入达历史新高,截至10月底逾400亿港元。此外,上半年楼市、股市畅旺,物业和股票印花税收入也高于预期。

  陈茂波表示,过去两年,特区政府采取了力度甚大的逆周期措施,以减缓经济下行对市民和企业带来的压力。至于未来的资源筹措和运用,必须作多方面思考,包括让基层市民更能受惠,朝着更公平地分享经济成果、推动“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以及推动香港经济有更强、更全面、更巩固的增长动力。(新华社)

  1、发布仅两天拜登政府私企疫苗令被上诉法院叫停

  中新网11月7日电据美国中文网报道,当地时间6日,美国一上诉法院裁定,暂停拜登政府对拥有100名或以上员工的企业发布的强制疫苗令。

  据报道,这一裁决来自美国第五巡回上诉法院,此前多个共和党州的总检察长起诉拜登政府的疫苗命令,该命令要求拥有100名或以上员工的雇主强制要求员工接种疫苗或进行频繁检测。

  拜登政府于9月宣布,将通过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发布新规。符合标准的公司必须让员工接种疫苗,否则员工必须每周进行一次病毒检测。

  上诉法院裁定,OSHA新规有“严重的法定和宪法”问题。OSHA的规定包括派遣特工检查各企业,以确定它们是否遵守命令。如果企业被发现不遵守规定,将被处以罚款。

  在新规发布后,至少有26个州反对美国联邦政府的疫苗令,几个州联合对OSHA的规定提出了总共四项法律挑战。(中新网)

  2、韩国加工食品“涨”声一片!盐、面包、方便面价格走高

  中新网11月7日电据韩媒7日报道,韩国10月加工食品等菜篮子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其中方便面价格增势明显,涨幅为12年8个月来的最高值。

  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信息服务网站(KOSIS)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10月加工食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3.1%,为109.89,创下2014年11月(3.3%)之后的单月最大涨幅。

  具体来看,受到面粉价格上涨的影响,方便面价格同比上涨11%,为2009年2月(14.3%)以来的最大涨幅。除方便面外,面条(19.4%)、饼干(6.5%)、意大利面(6.4%)、面包(6%)、膨化食品(1.9%)等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

  另外,盐价同比上涨23.9%,在加工食品中涨幅最大。韩国传统米酒马格利酒同比上涨17.5%,沙拉酱和食用油分增14.3%和12.3%。(中新网)

  3、美国会通过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法案

  新华社华盛顿11月5日电美国国会众议院5日晚投票通过总额约1万亿美元的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该法案早先已获得参议院批准,至此已在美国会两院获得通过,随后将送交总统拜登签署生效。

  美国会众议院当晚以228票赞成、20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这项“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该法案包括为现有联邦公共工程项目提供资金,同时在5年内新增约5500亿美元投资,用于修建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完善供水系统、电网和宽带网络等。美国会参议院于8月通过了该项法案。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当晚发表声明说,一国的经济实力取决于基础设施实力,国会通过这项基础设施投资法案将有助于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同时让经济增长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

  美国商务部上周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持续、供应瓶颈限制和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增幅远不及第二季度的6.7%。

  另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基础设施投资法案将在未来10年内推高联邦预算赤字约256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财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2.77万亿美元,低于上一财年创纪录的3.13万亿美元。(新华社)

  4、俄审计署署长:新冠大流行导致世界经济损失数万亿美元

  中新社莫斯科11月6日电俄罗斯联邦审计署署长阿列克谢·库德林6日在线出席第三届金砖国家国际市政论坛时表示,根据不同方式估算,因新冠大流行导致世界经济损失约为4万亿美元到10万亿美元,尤其是地方和城市预算受到重创。

  库德林同时指出,新冠疫情也暴露出全球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应对全球冲击方面准备不足。他表示,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必须制定相应机制,以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系体系更具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库德林补充说,自新冠大流行以来,俄联邦审计署一直关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特别是俄卫生健康和医疗保健系统。该署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合作,提出提高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复原力”的建议。(中新网)

  5、8000万只布口罩囤积仓库日本政府称只要申请就送上门

  海外网11月7日电据日本NHK电视台7日消息,日本政府此前为应对新冠疫情筹集的8000万只布口罩未能及时分发民众,仍囤积在仓库里,之后仅有不到2%的口罩被送至提出需求的看护机构等。厚生劳动省已开始着手定期配送工作,希望将更多口罩送出。

  日媒报道称,会计检查院调查后得知,去年(2020年)日本政府从民企筹集了2.8亿只布口罩,但截至今年3月末,还有8272万只口罩未分发,积在仓库里。截至10月末7个月时间里,日本政府给提出申请的看护机构、保育所等分发了142万只口罩,还有8130万只口罩,相当于113亿日元囤在仓库。

  日本厚生劳动省表示,如果有机构提出申请要口罩,将由政府定期配送。日媒此前消息称,“安倍口罩”政策配发的布口罩因面积太小、质量堪忧等问题引发争议,令日本国民不满,是造成安倍晋三辞任首相的原因之一。(人民日报海外网)

下一篇:已知息税前利润求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关系
上一篇:不提高关税受益股,和关税有关的股票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