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基金的市值
“量子基金” 指的是什么
量子基金是全球著名的大规模对冲基金,美国金融家乔治·索罗斯旗下经营的五个对冲基金之一。 量子基金是高风险基金,主要借款在世界范围内投资于股票、、和商品。量子美元基金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它主要采取私募方式筹集资金。据说,索罗斯为之取名量子,是源于索罗斯所赞赏的一位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定理。索罗斯认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确定数值一样,证券市场也经常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很难去精确度量和估计。量子基金(uantumFund)和配额基金(uotaFund):都属于对冲基金(HedgeFund)。其中前者的操作倍数为八倍、后者可达20倍,意味着后者的报酬率会比前者高、但投资风险也比前者来得大,根据Micropal的资料,量子基金的风险波动值为6.54,而配额基金则高达14.08。 量子基金的创始人之一罗杰斯 詹姆斯·罗杰斯 罗杰斯1942年10月生于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化工厂的一名工程师。虽然家中并没有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但罗杰斯与孩童时代巴菲特通过卖可乐赚钱一样自小表现出了很高的投资天赋。5岁那年,罗杰斯得到了他的第一个工作--在棒球场上捡空瓶。不久以后,他获得了在少年棒球联合会的比赛中出售饮料和花生的特许权。父亲借给了6岁的儿子100美元启动资金,用来购置必备的花生烘烤机。5年以后,11岁的罗杰斯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还清了父亲的贷款,并在银行户头存进了属于自己的100美元,小小年纪便出手不凡。 他和父亲一起用这100美元到乡下去做投机生意,把这些钱买了价格正日益飞涨的牛犊。并出钱让农民饲养这些牛犊,希望次年出售并卖个好价钱。由于买点太高,这次投机失败了。直到20年后,罗杰斯才从书本上明白失败的原因,由于朝鲜战争使他们在牛犊上的投资被战后价格的回落吞噬得一干二净 第三位介绍量子基金的核心人物,也是最为潇洒的一位,一边环球旅行一边投资,这就是是量子基金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人称奥地利股市之父 、周游列国全球投资的詹姆斯·罗杰斯。 詹姆斯·罗杰斯(Jim Rogers)是在1997年令东南亚国家闻风丧胆的量子基金的前合伙人,是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曾被Jon Trains 《现代投资大师》, Jack Schwagers 《市场奇才》等著名年鉴收录。罗杰斯还是时代(Time)、华盛顿邮报( The Washington Post)、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巴龙( Barrons)、福布斯( Forbes)、财富( Fortune)、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长期撰稿人。 1970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詹姆斯·罗杰斯既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从1983年开始,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最热门的高级证券分析课程,连投资大行家巴菲特听了他课后,也连声叫好。巴菲特认为罗杰斯对市场大趋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目前,罗杰斯还担任美国有线电视台CNBC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你的投资组合的主持人。 罗杰斯在1989-1990年完成的第一次环球旅行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记载。作为国际著名的投资家,罗杰斯先后投资西德、奥地利、巴西、新加坡等国家,获得了巨大成功。1989年,罗杰斯第一次环球旅行时,投资于世界各个新兴国家。1998年罗杰斯创立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到2003年11月该指数已达117.46%的升幅,超过同期主要指数。1999年罗杰斯第二次环球旅行时,投资上海B股,同样获得巨大成功。时代(Time)称罗杰斯为金融界的印地安那o琼斯(the Indiana Jones of finance)。 罗杰斯原材料指数RRMI后改名为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 The Rogers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Index,RICI)。从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创立到2003年11月,该指数已经增长了117.46%。同期标准普尔指数(S&P 500 Index)增长为-5.574%。莱曼长期国债指数(Lehman Long Treasury Bond Index)增长为49.30%。同时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的增长也超过了其他商品指数,如商品研究署指数(Commodities Research Bureau Index)、道o琼斯-AIG 商品指数(Dow Jones-AIG Commodities Index) 等,成为增长最快的商品指数。 什么是量子基金 索罗斯是LCC索罗斯基金董事会的主席,民间投资管理处确认它作为量子基金集团的顾问。量子基金在量子集团内是最老和最大的基金,普遍认为在其28年历史中在全世界的任何投资基金中具有最好的业绩。 量子基金由双鹰基金演变而来。双鹰基金由索罗斯和吉姆罗杰斯于1969年创立,资本额为400万美元;1973年改名为索罗斯基金,资本额约1200万美元;1979年,索罗斯将公司更名,改为量子公司。基金设立在纽约,其出资人皆为非美国国籍的境外投资者,从而避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量子基金投资于商品、、股票和,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融资,从事全方位的国际性金融操作。索罗斯凭借其过人的分析能力和胆识,引导着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场一次又一次的攀升和破败中逐渐成长壮大。他曾多次准确地预见到某个行业和公司的非同寻常的成长潜力,从而在这些股票的上升过程中获得超额收益。即使是在市场下滑的熊市中,索罗斯也以其精湛的卖空技巧而大赚其钱。经过不到30年的经营,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己增值为资产总值近60亿美元的巨型基金。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万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亿美元,即增长了3万倍。 量子基金虽只有60亿美元的资产,但由于其在需要时可通过融资等手段取得相当于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资金的投资效应,因而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在90年代中发生的几起严重的货币危机事件中索罗斯及其量子基金都负有直接责任。
量子基金是怎样赚钱的
双向投资,对冲盈利de
量子基金的在中国
谁会成为中国的索罗斯
虽然国内对冲基金业才蹒跚起步,不少机构却已开始跃跃欲试,抢先推出对冲基金,期望能在未来建立领先优势。 中国首次推出股指和融资融券,使得对冲系统性风险成为可能,为资产管理业者打开另一片天空;而中国逐步增多的富裕人群,亦为对冲基金培养了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不过,单一的期指品种,受限的交易机制及空白的过往业绩纪录,均成为近阶段对冲基金快速发展的拦路虎。
2010年是中国对冲基金的元年,今後各种对冲策略将会起步。易方达基金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刘震乐观预测,未来3-5年时间内,中国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可能会达到3,000-4,000亿元人民币.。不过,海外金融市场动荡仍让国内监管层心有余悸,在衍生品推广等方面小心谨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对冲基金分析师卢加西就坦言,由于政策的限制,不指望两三年内对冲基金会有大的发展,对冲基金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1949年诞生全球首只对冲基金以来,60余年的时间里,全球对冲基金业规模已达2万亿美元,数量化投资和对冲已成为基金业的流行语。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挫。但这两年对冲基金业的资金规模增长迅速,已接近危机前水平。对冲是利用相反方向的产品头寸去抵消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以减少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常用的对冲策略包括市场中性、趋势交易、事件驱动等逾10种策略类型。
由于高额的激励酬金,海外很多明星人物都独自创建了对冲基金,例如量子基金的乔治.索罗斯;文艺复兴公司的西蒙斯及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凭借做空次级债一战成名的鲍尔森。不过,对冲基金往往会被和监管机构认为是历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7月2日“第一财经”报道了量子基金操盘手琼斯在十年前亚洲金融风暴中详细的经过,在哪里找到具体是什么
前索罗斯基金操盘手:如何制造的亚洲金融危机年07月04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前索罗斯基金操盘手琼斯:我们如何制造亚洲金融危机
禹刚
作为索罗斯当年亚洲战营里最主要的操盘手之一,琼斯在谈及最终不得不从撤退的失败经历时,语调平静地说,“我们(当年)犯了错误”;而对于外界质疑港府干预市场之举,他反为其辩护,“如果港府再有迟疑,整个金融市场很可能全面崩溃。”
1997年7月2日,依照罗德里·琼斯(Rodney Jones)和其他同事的侦查报告和作战计划,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带领和其同样凶悍的其他对冲基金发起了对泰铢的猛烈冲击,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下跌20%,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亚洲金融危机序幕由此拉开。
10年后的今天,罗德里·琼斯在向《第一财经日报》描述起当年情景时,仍然长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那十几个月,历历在目!”
琼斯是索罗斯基金的高管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他以中国为中心,并深入到东南亚各国研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基于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索罗斯开始注意到又一个令他心驰神往的攻击目标。琼斯随后还向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冲击亚洲货币提供详细作战计划。
作为索罗斯当年亚洲战营里最主要的操盘手之一,琼斯在谈及最终不得不从撤退的失败经历时,语调平静地说,“我们(当年)犯了错误”;而对于外界质疑港府干预市场之举,他反为其辩护,“如果港府再有迟疑,整个金融市场很可能全面崩溃。”
琼斯日前在北京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细解当年如何为偷袭亚洲货币而提前准备,如何在汇市、股市和期市与特区展开攻防战的经历,并给出他对特区干预市场以及索罗斯撤离等事件的评价。
1 提前6个月建泰铢沽空仓位
1996年泰国股市依旧低迷,房地产市场则风生水起,不过这其中海外资金和国内的银行成为背后的推手。
琼斯当时驻扎在,不过大部分时间是马不停蹄地造访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为索罗斯基金的大举进攻寻找突破口和准备作战计划。“那一年我们在这一地区飞来飞去,我们直接与开发商见面,也与银行甚至当地记者交流。”他发现整个楼市泡沫已经很多,部分开发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难,“但银行还是帮开发商找来很多美元贷款”。
资产泡沫堆积、外资不断涌入、银行短期外债高筑、开发商勉力支撑但已开始摇摇欲坠,“这些信号综合起来后,我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研究,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局势如何发展”
研究的结果是,这一局面难以维持,琼斯于是向索罗斯建议,沽空泰铢。“为了这一仗,我们提前6个月准备,逐步建立起沽空仓位”。他还补充道,“10年前亚洲地区的央行官员们还没有如今这样的开放态度,我们也跟他们有过交流,但他们并不以为然。”
“我们是1997年初开始行动的。”1月份,索罗斯基金联合其他国际对冲基金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一开始就是大肆抛售泰铢,泰铢汇率直线下跌。在对冲基金气势汹汹进攻面前,泰国央行入市干预,动用约120亿美元吸纳泰铢,一方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息率,三管齐下,泰铢汇率暂时保持稳定。
“5月份的时候,资金大量流出泰国,泰国开始资本控制,”琼斯表示,“不过那时,我们已经感觉到泰铢挺不住了。”
6月份,对冲基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冲击,泰国央行只得退防,因为仅有的300亿美元储备此时已经弹尽粮绝。6月30日,泰国总理在电视上向外界保证:“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不过两天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随后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陷入崩溃。
在此期间,对冲基金还对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发起冲击,最后包括新加坡元在内的东南亚货币一一失守。
“不过我们在印尼遭受了一些损失,”琼斯谈起第一波战役中唯一的“不完美”时仍有遗憾,“原因是我们高估了的承受力,我们的空仓建得有些保守。”
2 “我们认定特区挺不过去”
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了。“基本面当时没有泰国那么糟糕,但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也不少。”琼斯分析当时为何选定作为第二波冲击的主战场。
在1998年金融危机前的几年中,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隐现泡沫,加上长期实际利率为负,导致房地产投机盛行。1984至1997年,主要物业价格上涨12倍,由此造成的经济过热又导致工资水平和股市飙升。恒指在1997年上半年由12000多点升至16800多点,而在7月,恒指更是在一个月内,11次创历史新高,出现“全民皆股”的狂热。
琼斯认为,“股市,房地产公司和银行的股票占到很重要地位,一旦这两方面泡沫破灭,股市随时会出现危险。”事实上,房地产泡沫还造成经济环境恶化,使得生产和销售成本上升,通胀压力逐步累积,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港币在未来有贬值趋势。
“而且我们当初认为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我们认定特区挺不过去,”琼斯指出当时决定出击港元时,不看好特区能坚持住联系汇率制度是主要原因之一。
随后,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持续进攻。是役,宏观对冲基金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全方位发动了对于港元的立体式袭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于此前后在恒生指数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
1998年1月和6月,趁印尼盾和日元暴跌时,对冲基金又分别沽售港元,但在特区的抵抗下,三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
金融市场惊魂八月
不过,进入1998年8月,情势发生转变,市场对港币的炒卖气氛积聚,各种谣言四起,市场信心岌岌可危。到了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发起对港元的第四次冲击。
这一次,港府通过出手干预市场令对冲基金铩羽而归,不过也招致外界的批评,认为其破坏了“自由市场的原则”。
时隔多年后,谈论其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因港府出手干预而泡汤的这段经历时,琼斯反为战场上的对手辩解,“对特区干预市场做法的指责是不恰当的,”他表示,“在市场信心面临全面崩溃的时候,的干预提振了市场信心,避免更大危机的发生,也使得市场免于最终的崩溃。”
那场几乎使金融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陷于崩溃的战役在8月5日打响,5日至7日,对冲基金抛售的港元高达460亿,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储备接下240亿港元,其他银行也接下46亿港元,金管局还将接下的港币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缓解同业拆息率飙升,保持了港元及利率稳定。
据测算,防守战的头两天,金管局承接了约300亿至400亿港元,远远超过当年财政年度预计的214亿港元财政赤字,而对冲基金抛出的港元,也接近头一年10月冲击港元时的规模。最初几日,对冲基金在汇市上未曾得手。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在股市上也燃起战火,由于投资者忧虑港元继续受冲击,港元拆息扶摇直升,加上已公布中期业绩的蓝筹股公司表现不佳,恒生指数8月6日一开市就下跌近100点,随后一路走低以全日最低位7254点收市,下挫212点,跌幅近3%。随后几日,对冲基金借机猛砸股市,恒指最终跌破7000点大关,至8月13日跌到6600点,大量沽空期指合约的对冲基金斩获不少。
“特区出手时机选择非常好”
1998年8月10日至13日这四天,对冲基金继续在汇市冲击港元,同时又大肆沽空期指,抛出股票,借市场恐慌之际从资本市场牟取暴利。但这一阶段,表面看起来疲于应付的却正在计划着一场大反击之战。
由于准备拿出来反击对冲基金的是约960亿美元的基金和土地基金。这是全体人多年辛勤劳作积攒下的家产,被看作是保住经济的最后屏障,所以特区不得不小心翼翼、反复衡量。
终于在8月14日,这一场攻防战中一直处于防守的特区最终选择反击。
“要问这一战的经验教训,我们当时一度怀疑特区的干预是否能有效,因为时机和战术的选择至关重要。现在看来,特区当时出手的时机选择非常好。”十年后,琼斯回忆起那一天特区的坚决出手时,仍表示出相当的敬佩。
14日是周五,一周来连泻不止的股市到周四已经跌近6500点,处于近5年来的历史新低,市场极度沉闷,投资者在无奈中猜测当周最后一个交易日还会创出什么样的新低。但这一天一大早,一项经过周密计划的反击行动却已悄悄铺开。
股市开市前半小时,时任证监会主席梁定邦接到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郑重通知:为捍卫联系汇率,打击国际炒家,港府决定对股、期两市进行干预。此后港府召集基金咨询委员会紧急会议,就动用基金干预股市取得了一致意见。
当天上午,港股继续低迷;但至午间,市场传出“基金将入市”的消息;下午,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亲自坐镇指挥,港府出手干预股、期两市,正式打响了反击之战。
在恒指跌到6500点的瞬间,特区果然持巨额资金入市,通过中银等三家券商,不问价格地吸纳大蓝筹和,恒指全天上升564点,升幅达8.47%,为当年的第二大涨幅,成交额高达85亿港元,大大超过平时30亿至50亿港元水平。与此同时,金管局大幅提高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使得对冲基金无法短期融资补充血液。当日,外界估计特区动用的资金至少超过40亿港元。
港府14日出手的时机选择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接下来的3天是周末和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休市安排。再开市时,美国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汇率在日本可能干预的情况下逐步趋稳,亚洲股市也因此开始反弹。随后,在诸多外围利好因素刺激下,股市展开强劲反弹,港元汇率恢复稳定。
据金管局数据显示,在8月14日至28日的两周内,吸纳的股票约有1200亿港元,相当于当时整个市场7%的市值,这些股票后来全部交由特区的“盈富基金”管理。
“特区的决定非常坚定,他们的时机选择得很好。”琼斯总结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时称,“我们当时犯了错误,我们必须快速纠正。”
搜狐与新浪那个市值更高
新浪更高些
搜狐怎么混的这么惨市值只剩14美元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是骗局,但是不违法,有违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