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15万亿巨头突发"人事地震"
近日,苹果造车项目负责人跳槽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据福特汽车的公告显示,苹果公司的造车项目前负责人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将担任福特汽车首席先进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总监。这已经是苹果汽车项目第4位离职的负责人,而在过去几个月内,汽车团队已经连续失去了3名高管,几乎都是苹果汽车的顶级经理,堪称重大人事“地震”。
当前,全球电动汽车的大潮正滚滚而来,更紧张的或许是传统汽车巨头们,“诺基亚”的魔咒萦绕,丰田、大众、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都纷纷抛出了进军电动车的计划,计划投资的总金额高达13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管道格·菲尔德并非是退出苹果造车团队的唯一高管,他已经是近7年来的第4位离职的项目负责人,而在过去几个月内,该团队已经连续失去了3名高管,全是苹果汽车的顶级经理,堪称重大人事“地震”,而2016年后的几年间,苹果造车项目已有数百位工程师离职。
首先来看,自动驾驶技术。截至2020年,谷歌的自动驾驶项目Waymo已经积累了63万英里,而苹果汽车仅行驶了1.9万英里,且苹果自动驾驶的测试进展还在放缓。此外,Waymo在其测试驾驶员的干预下平均行驶了约3万英里,而苹果只有145英里。
于是,苹果决定杀入炙手可热的智能汽车项目,苹果CEO蒂姆·库克曾表示,希望人们能“在汽车上享受类似iPhone带来的体验”,让人们的车外和车内的生活变得无缝。当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看起来已经饱和,营收、净利润都在下滑,苹果急需一款新产品。
近日,苹果的另一大核心收入——“苹果税”也受到威胁,美国加州法院裁决,“苹果税”的规则必须修改。据CNBC报告显示,苹果 App Store 2020 年销售额或超过640亿美元,按照30%的抽成比例,“苹果税”收入或达1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苹果造车的进展较为艰难,且未来的方向仍较为模糊。但随着几年来的重金投入,苹果汽车在技术专利方面也有了一定积累。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今,苹果已经拿到超过100项汽车专利技术,涵盖了自动驾驶、充电、车载系统、车体结构优化等多方面。其中,智能驾驶的占比从2016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1%;车辆硬件创新专利占比由2016年11%增长到2020年的37%。
专注于远程驾驶汽车的初创公司Designated Driver的首席执行官 Manuela Papadol表示,苹果根本不可能制造整车,但苹果在汽车领域的潜力依然惊人,主要涉及汽车内部空间。
9月7日,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日本丰田汽车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投资1.5万亿日元(约136亿美元)用于电池开发及其供应系统,以保持其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在价格以及持久性方面的竞争优势;
再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据,今年7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销量480506辆,占当月全球汽车市场7.1%的份额,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318000辆,占全球电动车销量的66%,今年1-7月,累计全球已售出逾312万辆电动汽车,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渗透率方面,7月份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已超过9%,连续两个月超过6%,创历史新高。
种种迹象表明,燃油车时代正在没落,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在加速,这一次,中国不会再缺席电动车浪潮。国产电动车制造企业:比亚迪、五菱、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已具备先发的规模优势,另外电动汽车最重要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中国也都有重量级选手。
首先,电池领域自不必说,宁德时代已经占据了全球头把交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另外,凭借着中国具备最全的稀土产业链,中国在电机行业也具有了先天禀赋与先发优势,比亚迪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一;电控是控制驱动电机的大脑,尽管核心的功率器件基本被外资半导体公司把控,但比亚迪已经实现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