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叠加限电,9月制造业PMI跌至荣枯线以下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首先,局部地区的新冠疫情反复叠加汛情,影响到工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继续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此外,近期大规模的限电对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除制造业本身外,罗志恒认为,需求走弱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制造业产生负面作用。“现在的情况是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都不稳定,这进一步影响到消费增长和需求,最终拖累了生产。”他说,此外,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严格调控也会带动制造业相关生产下降;海外经济恢复放缓,叠加海运运力紧张和运费上涨,可能令中国出口增速从高位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5%和49.3%,比上月下降1.4和0.3个百分点,均为年内低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反映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总体放缓。从行业情况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两个指数均低于45.0%,显示供需明显回落。
但与此同时,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对企业利润造成挤压,中小型企业压力尤大。从企业规模看,9月,大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7%,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指出,9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3.5%和56.4%,高于上月2.2和3.0个百分点,均升至近4个月高点。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全部调查行业均高于临界点,企业采购成本普遍上升,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均位于69.0%及以上高位区间。
伍超明则预计,pmi有望在50%上下波动。“尽管目前疫情在部分地区反复,但随着我国精准防控能力和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疫情影响整体将趋于弱化。环保限产方面的约束仍存在,但有望趋缓,现在的 ‘拉闸限电’ 是周期性的,不会是常态。”他说。
“现在(制造业)有几个问题需要保持关注。一是对上游资源型高耗能企业限电限产,容易推升钢铁等价格,挤压中下游中小民企的利润以及造成经营不稳,二是前期部分转型生产防疫物资的医疗医药企业大幅度扩大产能后的产能过剩风险,三是终端消费及房地产投资、出口共振回落的需求不足风险。”伍超明说。
国家统计局调查的21个服务业行业中,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从上月的7个增加至16个。“上月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大幅回升至临界点以上,业务总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统计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