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一查就撤”现场检查结果出炉

2021-08-15 18:53:42

  “目前,证监会已完成该批次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工作。” 8月13日,证监会在对第二十八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有关情况通报中表示,“总体来看,检查中未发现触及发行条件的问题,未发现重大信息披露违规,也未发现中介机构重大执业缺陷等问题。”

  时间回到2021年1月31日,斯时,中国证券业协会于当日组织完成了新一批次的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的抽签工作,该批次参与抽签的为2021年1月30日前受理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共407家,20家企业被通过抽签的方式抽中,其中包括9家拟科创板上市企业和11家拟创业板上市企业。

  “此次的第二十八批首发企业抽查应包括除了2021年1月31日对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的抽签外,还有在1月14日进行的对主板、中小板上市的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两次抽查共计抽签抽中22家企业。”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投行机构人士告诉叩叩财讯,不过从最终撤材料的数量和实际检查的数目对比显示,应是有已撤材料的企业仍然被检查,“从监管层现场检查的结果来看,该项监管措施对拟IPO企业的威慑力可谓巨大,事后证明,即使并不存在质量不过关的重大问题,仍然有企业‘不自信’地撤回了申请而终止上市。”

  虽然最终接受检查的7家企业无重大违规或缺陷而悉数过关,但在检查的过程中,证监会表示部分首发受检企业依然存在会计处理不恰当、信息披露不充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而部分中介机构也存在履职程序不规范、底稿记录不完整等不足。

  更让人意外的是,被抽中检查的一家IPO企业,却在通过现场检查之后并被证监会认为“未发现触及发行条件的问题,未发现重大信息披露违规,也未发现中介机构重大执业缺陷等问题”的情况下,却主动撤回申请。

  2021年1月,证监会出台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规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工作。对首发企业常态化开展现场检查工作,是严格落实IPO各环节全链条监管的重要举措;是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审慎执业,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制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手段。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月14日,证券业协会对主板和中小板首发申请企业的抽签中,永安期货股份有

  限公司、上海建工(2.690, 0.00, 0.00%)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中签。

  2021年1月31日,监管层对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抽签中选的20家企业,至截止2月24日之时,未撤回IPO申请的仅有苏州华之杰电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之杰”)、江苏扬瑞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扬瑞新材”)、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九州风神”)和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祥股份”)四家,其中华之杰、国祥股份为科创板拟上市企业,九州风神、扬瑞新材则为申请创业板上市。

  按照证监会公布的1家主板、3家创业板、3家科创板的现场核查规模,这也就意味着在科创板与创业板撤回申请的共计16家企业中,还有一家创业板和一家科创板拟IPO企业即使撤回了申请也被纳入了现场核查范围。

  按照《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的有关条例,检查对象确定包括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问题导向的检查对象由中国证监会审核、注册部门或交易所审核部确定。而中国证券业协会依据相关规定随机抽取检查对象。检查对象确定后,审核或注册部门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检查对象和中介机构,检查对象自收到书面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对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

  在2020年12月底,柔宇科技正式向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后不久,其便被外界爆出与多个大客户的交易蹊跷,其中包括一位高校教师的公司采购了3千万产品,却对具体向柔宇买了什么缄口不言;有客户疑似“一人分饰两角”,既是柔宇科技的大客户,其关联公司又向柔宇美国公司供应产品;另有大客户则备受舆论质疑,疑似曾因售卖“原始股”、操作区块链项目被人指控为“骗子”。此外,除了多个客户身份蹊跷外,柔宇科技向个别客户真实销售了什么产品,也存在蹊跷。

  “此次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撤回比例较大,这也并不能说明这些撤回材料的企业都存在问题。部分企业是源于现场检查过往的震慑力,还有一部分企业撤回则是源于投行等中介机构的压力。”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机构人士表示,部门投行机构在执业保荐企业过程中,存在履职不规范等行为,比如中介机构工作没做到位,底稿不充分,为防查到了被处罚,中介机构就选择先撤回补充底稿后再择机上市。

  在2021年3月2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也就当时引发热议的“IPO一查就撤”事件表示:“最近,在IPO现场检查中出现了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现象,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从目前情况看,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

  华之杰应是这五家明确身份的被查企业中最为幸运的。其在2020年9月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后,在2021年1月因抽中现场检查而审核推进一度暂停,但据叩叩财讯获悉,其率先在2021年5月便完成了现场检查,并同时恢复IPO流程的推进。

  创业板的扬瑞新材与九州风神的IPO申请目前都已恢复审核,皆处于被问询状态,不过,相比较九州风神,扬瑞新材的IPO推进更为顺利,在2021年6月恢复审核状态之后,其目前已经进行了两轮问询。而九州风神纵然也同样在2020年9月底便正式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到直到2021年8月6日,其才刚刚完成首轮问询的回复。

  贵为国内期货行业“执牛耳”者,一直有“期货一哥”之称的永安期货却在上市之路却早在2019年时,

  随着南华期货(13.030, -0.14, -1.06%)和瑞达期货(20.060, -0.24, -1.18%)相继IPO的成功,不仅为期货公司打开了登陆资本市场的通道,也随之掀起了一波期货公司的上市热潮,上海中期期货、新湖期货随后也相继对资本市场虎视眈眈。终于,在暌违了A股数年之后,2020年末,永安期货正式向证监会递交了其IPO申报材料,由此正式拉开了这位国内期货一哥突围行业“上市第三股”的序幕。

  然而,正式启动上市程序的永安期货却并未迎来想象中的“一帆风顺”,2021年1月中旬,在证监会对拟IPO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抽签之时,永安期货“不幸”中签。

  幸运的是,经过了近两个多月的现场检查,永安期货IPO的现场检查终于在2021年5月左右完结,完成检查的永安期货的上市进程也在“搁置”了多时之后获得推进。

  据叩叩财讯获悉,日前,恢复审核的永安期货IPO之行又再度迎来坎坷的考验,其控股股东在信披中前后矛盾的认定,以及在其此次IPO前夕重要股权关联结构的突变,都或将成为实质影响其此次上市的障碍。

  2015年12月17日,在期货公司上市无望之时,永安期货选择了新三板作为自己的暂时资本寄居之地。

  也就从2015年底开始,在永安期货于新三板的所有定期报告中,其皆言明认定财通证券(10.010, 0.02, 0.20%)为其控股股东。

  甚至在永安期货已经正式启动其此次IPO辅导工作之后,也就是在其即将递交上市申报材料的前夕,永安期货依然在2020年8月20日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中肯定地指出其控股股东为财通证券。

  但随着2020年12月底永安期货的IPO招股书(预披露)的曝光,永安期货却成为了一家无控股股东的企业。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发行人不存在控股股东”,在永安期货向证监会申报的IPO招股书中明确写道,即使与2020年半年报相比,财通证券在永安期货之中的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皆未发生任何改变。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财通证券共持有永安期货4.393亿股,占其总股本的33.54%,为永安期货第一大股东。

  “招股说明书未将财通证券认定为控股股东,是否符合《公司法》等相关规定。”2021年6月,通过现场检查并恢复IPO审核流程的永安期货接到了证监会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最新反馈意见,证监会在该反馈意见中直接质疑并要求其解释“报告期内认定发行人无控股股东的依据是否充分”,同时监管层要求永安期货结合股东大会(股东出席会议情况、表决过程、审议结果、董事提名和任命等)、董事会(重大决策的提议和表决过程等)、监事会及永安期货经营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财通证券所享有的表决权是否足以对永安期货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永安期货是否为财通证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子公司。

  对于永安期货此次在IPO申报前夕出现的对控股股东认定“矛盾”和“一致行动人协议”的“临时”突变。证监会也进一步质疑其此举是为了规避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境内上市的有关监管条例。

  2017年10月中下旬,财通证券于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如果认定财通证券为永安期货控股股东,显然此次永安期货的IPO则属于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范畴。

  “结合发行人关于控股股东的认定、分拆规定及信息披露差异等事项,说明上述事项是否构成本次发行的障碍。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发表明确意见。”证监会在上述下发的反馈意见中要求。

  并不是所有通过现场检查的拟IPO企业,即便是获得了监管层的“未发现触及发行条件的问题,未发现重大信息披露违规,也未发现中介机构重大执业缺陷等问题”的认证结果,便可以高枕无忧,相反,也可能面临撤回申请宣布终止IPO的意料之外。

  2021年7月初,在通过现场检查后,国祥股份的IPO得以继续推进并顺利回复了来自上交所的首轮问询。

  但在2021年7月20日,其与其该次IPO的保荐人东方证券(13.610, -0.35, -2.51%)突然向上交所提交了《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从而宣布终止其该次IPO之旅,并在同日获得上交所的应允。

  已经通过现场检查且被监管层认为“未发现触及发行条件的问题,未发现重大信息披露违规,也未发现中介机构重大执业缺陷等问题”的国祥股份究竟缘何突然撤回IPO申请,目前尚不得而知。

下一篇:国金证券增发“被误读”下跌超5%
上一篇:最近债券型基金为何大跌?什么时候回暖?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