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形成和演化新见解,外海王星天体表面成

2024-12-26 11:14:44

  天文学家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深入研究外海王星天体和半人马小行星后,揭示了这些天体的复杂分子组成,并将其分为三大类别,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外海王星天体,常简称海外天体,是指太阳系中所在位置或运行轨道超出海王星轨道范围的天体。

  注:研究发现 TNOs 的表面成分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呈现出多样性,在测量的 54 个 TNO 光谱中,使用聚类技术,将其划分“碗型”、“双倾型”和“悬崖型”三大类:

  这三大类别与太阳系早期原行星盘的温度梯度和冰线分布密切相关,表明了 TNOs 的形成位置和条件对其最终组成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半人马小行星的表面特征与 TNOs 不同,表明它们在靠近太阳的过程中经历了热演化和表面改造。部分半人马小行星表面覆盖着一层尘埃和冰的混合物,还有一些则呈现出类似内太阳系天体、彗星核和活跃小行星的特征。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 TNOs 和半人马小行星的组成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天体的组成与其形成位置和演化历程联系起来,为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这些不同组成类型的成因,以及它们与其他太阳系小天体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全球最大!我国甲酸钙装置投产
上一篇:超节点算力集群创新联合体成立:中国移动、浪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