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布明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中国计

2024-12-20 08:59:51

  据及

  粒子探测开启新篇:历经十多年建设后,位于瑞典隆德的欧洲散裂中子源有望于 2025 年“上岗”。这台“庞然大物”通过向重金属靶发射接近光速的质子,碰撞产生中子脉冲。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些中子,探测材料内部结构。

  与此同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目前正对拟议的超级对撞机 —— 未来环形对撞机进行可行性论证,详细评估其建造成本、技术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FCC 周长 91 公里,旨在取代周长 27 公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耗资将高达 170 亿美元。这一可行性分析将于 2025 年结束。

  中国脑机接口“读脑术”再接再厉

  2025 年,中国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更进一步,计划开展一系列测试,与埃隆・马斯克“神经连接”公司制造的脑机接口一较高下。

  中国一款备受赞誉的产品名为 NEO。这款无线 个电极,可置于大脑感觉运动皮层上,旨在帮助瘫痪人士恢复手部运动功能。

  NEO 的临床试验始于 2023 年,早期结果显示,在家连续使用 9 个月后,脊髓损伤患者能够进食、饮水、抓握物体。NEO 团队计划 2025 年开展更大规模试验。

  各国加快登月进程,揭示宇宙奥秘

  2025 年,月球可能变得“门庭若市”。1 月,日本私营月球探索公司 ispace 的“月球探险”探测器,将携带着陆器和微型月球车前往月球。美国“直觉机器”公司也将向月球南极发射着陆器,并携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冰钻和质谱仪,深入剖析月球表面下的物质构成。作为该任务的一部分,NASA 的“月球开拓者”将绕月运行,绘制月球地表水分布图。

  此外,科学家还计划通过观测太阳风探索宇宙奥秘,两项太阳风任务蓄势待发。其中由欧洲空间局和中国科学院携手打造的太阳风 — 磁层 — 电离层链路探测器将研究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NASA 的“统一日冕和日光层偏振计”将更细致地研究太阳大气层,拍摄其 3D 图像,厘清能量如何流入太阳系这一困扰天文学家 60 年之久的谜团。

  NASA 还将于 2025 年发射“宇宙历史、再电离时代和冰探测器分光光度计”。这颗卫星将首次利用近红外光,以 102 种颜色绘制整个天空。在两年内,该卫星将收集银河系内超过 4.5 亿个星系和 1 亿多颗恒星的数据,为揭示宇宙起源提供宝贵线索。

  疫情防控未雨绸缪

  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仍未在 2024 年 6 月的截止日期前,就“大流行病防范协议”达成一致。在共享病原体样本和基因序列的规则、如何利用技术助力中低收入国家快速生产疫苗、药物和试剂检测盒等问题上,各成员国仍存在分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今年 8 月,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可能引发下一次大流行病的病原体清单,将导致甲型流感、登革热和猴痘病毒在内的 30 多种微生物列入其中。成员国现在的目标是,在 2025 年 5 月之前敲定协议文本,以更好地守护人类健康。

  气候公约“三十而立”

  两颗卫星将监测地球“一举一动”

  2025 年,两颗卫星将腾空而起,成为科学家监测地球和自然灾害,研究森林的“左膀右臂”。

  NASA—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合成孔径雷达任务将每 12 天对地球上几乎所有陆地和冰雪覆盖表面完成两次监测,收集的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完整的地球运动图景。

  ESA 的“生物质”任务将利用雷达,测量地球上森林生物量的分布情况,并研究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针对肥胖症等的新一轮药物研发

  继今年司美格鲁肽以及其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减肥药物大获成功后,2025 年可能会迎来针对肥胖症的新一轮药物研发成果。此外,研究人员将探索 GLP-1 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其他疾病的潜力。

  疼痛治疗将迎来转折点

  美国监管机构预计将于明年完成对一种非阿片类止痛药的审批。如获批,这种药物将成为 20 多年来首批治疗急性疼痛的新药之一。

下一篇:玩家挖掘《GTAOL》更新,称《GTA6》第二部游戏预
上一篇:世界最长超高海拔公路隧道在西藏投用,全长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