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 700 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液体灌注启动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消息,12 月 18 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液体灌注启动。经过超纯水系统层层过滤的超纯水以 100 吨 / 小时的流量注入到探测器水池内,JUNO 的核心探测器设备为一个有效质量 2 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位于地下实验大厅内 44 米深的水池中央。
直径 41.1 米的不锈钢网壳是探测器的主支撑结构,承载 35.4 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 20 英寸光电倍增管、两万五千只 3 英寸光电倍增管、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隔光板等诸多探测器部件。
布满中心探测器内壁的光电倍增管共同探测中微子被液体闪烁体“俘获”时产生的闪烁光,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液体灌注将分两步走,前 2 个月将超纯水灌满中心探测器有机玻璃球内外空间,再用 6 个月将有机玻璃球内部的超纯水置换为液体闪烁体。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是科研团队耗时多年,在广东江门中微子是宇宙形成之初就存在的最古老也最原始的基本粒子,携带着非常多重要的神秘信息,研究中微子对于认识宇宙和我们现存的世界物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