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基础理论]史上最贵一泡尿?青岛啤酒“小便门”4大疑问需厘
多家媒体称,10月19日,有网络热传称,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三厂(下称青岛啤酒三厂),有一工人爬进原料仓小便。随后几天,“青岛啤酒三厂有工人在原料仓小便”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并频上热搜,有媒体直接将其称为青岛啤酒“小便门”事件。
21日有媒体曝出,“据知情人透露”,该拍摄场地不是青岛啤酒原料仓库,涉事人员也非青啤员工。此被部分网友解读为事件出现“反转”。由于官方未对此做出回应,这让青岛啤酒“小便门”事件真相更加扑朔迷离,让人疑窦丛生。
公开称,在青岛啤酒官方微博、股吧等平台,网友们炸开了锅。不少网友对青岛啤酒下周的股价走势表现出担忧。“史上最贵的一泡尿”“周一就知道这泡尿值多少个亿了”等类似说法,在网络上满天飞。青岛啤酒“小便门”风波是如何爆出并发酵的?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此次风波对青岛啤酒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针对以上公众关注话题,上游新闻根据公开进行了梳理。
事件是如何出笼的?各方有何表态?
上游新闻梳理公开发现,涉事的
公开资讯显示,青岛啤酒三厂成立于2012年2月,位于青岛市平度市登州路56号,总公司为青岛啤酒(SH600600),经营范围为啤酒(熟啤酒、鲜啤酒、特种啤酒)制造。青岛啤酒三厂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单凭网络截图,暂不能确定就是青啤三厂,目前厂里正对网络传闻进行调查。“因为像素太低,没法确认,现在做照片的技术很高明的。”
10月20日,青岛啤酒发布情况说明称,针对10月19日网上出现的青岛啤酒三厂的相关,该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目前,该批麦芽已经全部封存。该公司将继续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产品质量,欢迎广大消费者监督。
20日晚,平度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说明称,10月19日发现涉青岛啤酒三厂的网上相关后,该局立即成立调查小组进驻现场进行调查,并对所反映的该批原料全部封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事件是否真的“反转”了?
知情人向多家媒体“澄清”,但官方未表态
10月21日,有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对涉事地点、涉事人物身份这两个关键资讯,做出澄清式,被不少网络解读为事件“反转”了。
据第一财经,知情人对
据中国证券报,知情人士10月21日回应称,涉事大麦未进入生产环节。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根据初步判断,网传里的场景发生在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大麦的车厢里,并非青岛啤酒的工厂车间。里的涉事人员非青啤员工,或系外包劳务合作公司的装卸工。
据南方都市报,10月21日,有知情人针对网上相关声称,装卸工人小便处并非青岛啤酒三厂的原料仓。南都湾财社
对于上述知情人的说法,南都湾财社
综合上述,“知情人士”向多家媒体透露的情况基本一致,即事发地点,不是青岛啤酒三厂的原料仓,而是物流商的运输车车厢。涉事人物也非青岛啤酒员工,而是外包劳务装卸工。但多家媒体均未公布“知情人士”的具体身份。截至22日13时,未见当地官方、青岛啤酒官方对此做出回应。“小便门”事件是否真的迎来反转,还有待权威部门出面澄清。但媒体指出,不论是不是在原料仓,或后续如何清洁消毒,对着酿酒用麦芽小便的行为,本身就是不对的。
“小便门”对青岛啤酒影响有多大?
股民担忧股价异动,“史上最贵一泡尿”成热词
据中国基金报,青岛啤酒“小便门”事件后,在青岛啤酒官方微博、青岛啤酒东财(网)股吧等平台,网友们炸开了锅。不少网友称,近期不会再喝青岛啤酒了。也有网友称,背后或有力量故意炒作。
股吧内排在前9位的热帖,全是青岛啤酒“小便门”事件相关资讯。网页截图
上游新闻在“青岛啤酒”东财股吧里,排在前9位的置顶热帖,全是青岛啤酒“小便门”事件的最新进展、媒体等。但最令投资者关心的,还是下周一的股价走势。不少投资者表达了对青岛啤酒后期股价走势的担忧:“猜几个跌停?” “一个跌停一百亿?”。但也有投资者看好后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恰恰(证明)是真实粮食酿制而成。相信青岛啤酒会走得更远,周一抄底!”
10月22日,“青岛啤酒”在东财个股人气榜中排名第二。网上搜索发现,“史上最贵的一泡尿”“这一泡尿市值上亿”等,成为网络热词,有多篇分析“小便门”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青岛啤酒市值1106亿元,果真来一个跌停,损失惨重。网页截图
因“小便门”消息大规模发酵是在盘后,从10月20日青岛啤酒走势来看,暂未看出明显异动。截至10月20日A股收盘,青岛啤酒上涨0.01%,股价81.09元,市值1106.3亿元。
据中国基金报,此次涉事的青岛啤酒三厂产能如何?占公司总产能比重多少?主要生产哪些子品牌或者类型的啤酒?
如“小便门”属实相关各方如何担责?
运输企业或警告吊证,小便工人或拘留担刑责
据九派新闻,知情人称,该拍摄场地并非青岛啤酒原料仓库,应为某物流承运商的运输车辆车厢;涉事人员也非青啤员工,实为外包劳务公司的装卸工。
针对此事,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律师邵克表示,对于涉事运输企业,根据《食品安全法》,涉事企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违反规定,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对涉事装卸工人,其明知运输车辆用于运输食品原料,在车厢小便可能导致食品原料污染和损毁,可能因故意损毁公私财物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若是破坏了用于加工、生产经营的原料麦芽,还可能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刑法》第276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