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8座大桥开展水下维修 给桥梁墩柱装上“金钟罩”
长期服役在水中的桥梁,极易发生混凝土腐蚀、剥落,导致钢筋锈蚀,降低结构承载力,进而影响桥梁安全。
如何有效保障市政桥梁的安全稳定?近日,市城管委市政工程中心采用水下玻纤套筒加固法——给福州部分水下桥梁墩柱装上了金钟罩,成功处理桥梁水下桩基病害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品质。
7月6日上午,乘着闽江落潮期,
桥梁墩柱穿新衣可不是为了漂亮,而是另有用途。
因浆料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填充至套筒内的浆料会直接下沉并把水挤出,凝固后可以形成了一个‘金钟罩’,不仅为水下墩柱提供了很好的修补保护,还可以提高墩柱延性,并参与到结构受力体系中去,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市城管委市政工程中心桥梁所副所长林海航告诉
传统围堰筑坝的加固方法,需把水完全抽干,存在造价高、程序复杂、工期长等制约因素,且采用同种材料的耐腐蚀性受限,容易导致同样病害的反复出现。林海航说,水下玻纤套筒加固法可水下施工,无需封桥断航施工、构筑围堰及排水,施工快捷方便。最重要的是,金钟罩还耐腐蚀、耐冻融循环,对水下桩基可起到加固和防护双重作用。
据悉,本次进行桥梁水下病害整治的有浦上大桥、尤溪洲大桥、金山大桥等8座桥梁,市城管委市政工程中心经多次召开专家会,为这八座桥梁水下病害设计了因桥制宜的整治方案。
我们对于桩基础冲刷较严重的桥梁,采用外包混凝土设计;对于表面侵蚀、破损、麻面等冲刷造成的耐久性问题,水面以上采用常规聚合物砂浆修复设计,水面以下采用玻纤套筒修复设计,提高市政桥梁安全性,保障市民安全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已完成浦上大桥、金山大桥、三县洲大桥、鳌峰洲大桥和解放大桥五座桥梁病害整治工作,剩余的尤溪洲大桥和港头河桥、闽江大桥病害整治将相继于8月和国庆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