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iPhone时刻”已到?

2023-04-26 07:50:04

  、阿里、华为、京东、360等多家国内科技巨头均已布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工具领域,小米创始人雷军日前也公开表态,将全力以赴、坚决拥抱AI大模型。发布的混元、阿里发布的大模型等等。飞业绩说明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超大规模的大模型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下一个阶段将用更多专业的子模型来协同训练,获得更可靠的成效,科大讯飞的研发人员从去年底开始就持续着认知大模型的研发攻关,将在5月6日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科大讯飞有信心在国内认知大模型中达到技术领先,同时在教育、医疗等行业中率先深度应用。他还指出科大讯飞下一阶段会通过数据和算力倍增计划,提升应用效果,并且会以API形式赋能开发者,一同推动产业变革。

  据了解,盘古大模型包括NLP大模型、CV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语音大模型等多个模型。2021年9月,华为云发布了盘古药物分析大模型;2022年6月,华为云发布了盘古矿山大模型;2022年11月,盘古气象大模型、盘古海浪大模型、盘古金融OCR大模型同期亮相。

  华为云AI领域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表示,基于从小模型到大模型,过去10年内AI算法的算力需求提升了40万倍,未来大模型发展资金需求将会更高,技术门槛也会更高,市场可能向大公司集中,毕竟大模型开发和训练一次1200万美元,资本门槛变高。另外,人工智能与科学计算的交汇,工业、气象、能源、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都受到人工智能的深刻影响,华为大模型会重点做好行业应用。

  田奇还表示,随着人工智能走进企业核心生产系统,将会创造出更大价值,预计2026年人工智能行业渗透率将达到20%。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时报

  “国内AIGC企业基本上都是依托自身的商业资源和技术沉淀推出的相关产品,各家企业在算法模型、训练数据、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差异很大,产品在细分领域或场景中各有所长,未来或将从同质化竞争逐步转向差异化竞争。”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

  武连峰也提到,生成式AI从C端破圈以后慢慢会往B端渗透,无论是垂直AI或未来的通用AI,接下来还可能向量子计算、元宇宙和web3.0进一步延伸。

  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告诉

  “这些都为当下强AI时代中资科企能够快速推出对标GPT等尖端产品和自主创新大模型奠定了基础。”陈佳说,目前国内无论是产业链还是市场层级,真正有能力对标OpenAI旗下ChatGPT这种最尖端的AI开发工具大类的中资科技企业数量仍非常稀少。

  “ChatGPT已发展到ChatGPT-4了,我们国家的同类产品整体还处于ChatGPT-1阶段。”一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

  谈及与OpenAI差距,阿里方面也坦言,OpenAI是目前全球大模型研究领域的引领者,ChatGPT是非常优秀的模式,通义千问目前还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

  从行业前景来看,前述卢言霞告诉

  至于文生,卢言霞说,文生目前还处于企业产品发展的路线当中,真正能够基于AI生成短和文生还是比较少。

  整体来说,卢言霞认为,生成式AI最先落地的应用场景包括知识管理类的应用、对话式应用,这是ChatGPT、AIGC最先落地的场景,以及营销的应用、代码生成、设计类应用,这些多数属于生成式AI所带来的渐进式机会,生成式AI还将带来变革式机遇,即生成式AI生成代码或成为新的企业操作系统,这对于个人或行业影响都较大。

  不过,机遇面前依然存在挑战。卢言霞认为,未来大模型在创业包括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门槛,一是需要海量的数据和算力的资源,涉及到投资很高;二是在短期之内能够真正在企业落地见到效果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她建议创业公司选择一些特定垂直的场景或与一些大型具备算力的厂商合作,在特定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以此保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卢言霞看来,令人兴奋的生成式AI还隐藏着其他多重挑战,比如人才和技能缺乏、AI生成的内容不清、生成的内容准确度不足,以及生成式AI可能会增加身份盗窃、欺诈和造假等。

  “当前生成式AI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完善算法模型,提高技术成熟度,以便于商业化应用,其次是努力做好相关工作以便于适应社会监管各种需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说。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也对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已出炉,这意味着国内生成式AI有望迎来首份监管发展文件,证券时报将持续关注生成式AI未来发展。

下一篇:平台订泰国酒店低价不适用中国大陆 顾客:很过分,已投诉
上一篇:50年协议是否涉及商标许可?中国红牛称生产销售正常,泰国天丝再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