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财政亮出十年账单

2023-02-06 20:04:06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财政调控展现新作为,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近日,市财政局公布了洛阳财政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十年来,洛阳市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1 财政实力“上台阶”

  十年来,洛阳市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蛋糕”越做越大,实力越来越强。

  ■ 收入总量突破3000亿元

  洛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205.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97.9亿元,累计3140亿元,年均增长7.63%,为洛阳市重点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财力保障。

  ■ 民生支出近4000亿元

  洛阳市民生支出累计近4000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5%以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提升洛阳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 支出总量超5000亿元

  洛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345.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41.7亿元,累计5251亿元,年均增长7.1%,有力促进了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2 财政调控“提质效”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洛阳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359.5亿元,有力支持洛阳市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科学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1.7亿元,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健全产业投融资机制,以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为抓手,洛阳市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涉企资金,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方式,大力发展风口产业。目前,洛阳市各级财政和国有企业参与设立的各类基金共41只,总规模866.7亿元。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洛阳市设立洛阳市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洛阳市“科技贷”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000万元,为150户科技型企业批准授信额度8.5亿元。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中小微企业应急还贷周转资金池、1.19亿元重点企业资金池,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另外,洛阳市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公用经费预算实行零增长,取消低效无效支出,腾出更多财政资源保重点、补短板,全力保障重点工作。

  3 民生保障“显温度”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洛阳市切实发挥财政职能,围绕民生实事精准发力。

  在教育方面,洛阳市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9%;将市属41所中小学全部下划属地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安排6.8亿元,启动7所高中迁建工作,支持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安排14亿元,支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驻洛高校提升办学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洛阳市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连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财政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至2022年的610元;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优抚安置等各项惠民补贴均有大幅度提高。统筹资金29亿元,支持豫西公共卫生中心、省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伊滨医院、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补齐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短板。

  在脱贫攻坚方面,洛阳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脱贫资金130亿元,市本级资金投入规模连续三年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排名第一,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洛阳市对脱贫县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为洛阳市乡村振兴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在城市提质方面,洛阳市统筹整合财政资金228.58亿元,全面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四纵四横”快速路网;统筹资金16.3亿元,支持尧栾西、济洛高速路建设。支持社区体育公园、城市书房等建设,改造老旧小区,让城市生活空间更加便捷舒适。从2017年起连续5年,每年争取省财政厅安排3亿元共计15亿元,支持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推动一批文旅项目落地见效。近期,省政府将研究延续该政策,推动古都换新颜。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发挥好财政在民生工作中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下一篇:[郭店镇] “三起来”汇聚红色动能 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堡垒”
上一篇:栾川县白土镇马超营社区:柿子树成了“摇钱树”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