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传“党音” 声声入民心——华池县分众化宣讲推动二十大

2023-02-01 11:00:09

  “啥叫乡村振兴,就是要咱们的环境美、村民富、日子好。要让咱们的农村兴旺起来,不是谁一家子的事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日前,在华池县柔远镇黄岔村村民许庭选家的院子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小板凳”课堂正在进行着,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村党支部书记杨宗文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乡音传递“党音”,共同感受黄岔村这些年在党的关怀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怎样让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百姓听得懂、融进去、有共鸣?自11月中旬开始,华池县在成立县委宣讲团的基础上,吸纳农业、党史、教育等行业能人,组建“我学、我讲、我践行”宣讲组,分赴各乡镇、各单位开展分众化宣讲。宣讲员们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鼓足干劲、凝聚共识。

  “‘小板凳’搬到哪儿,宣讲课堂就讲到哪儿。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能让群众听得进去、学得明白,让宣讲产生‘裂变’效果。”柔远镇党建办主任左有章说,为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柔远镇结合“主题党日”等活动,由党委委员带头在所联系的村讲党课,通过切身体会谈心得的形式,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讲准、讲透、讲实,还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等组成14支宣讲小分队,走进村落大院、田间地头,采取送学上门等形式和群众拉家常、聊生产、谈变化、话未来,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渠道、多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学、拓展学、深入学,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镇14个村社区、6个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院落会28场次,覆盖群众1000余人。

  “你们忙,我来讲。”在五蛟镇刘家湾村的俊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分拣药材。

  五蛟镇党委书记张建政走近人群,就势蹲下来,给大家讲起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两个字,意味着国家今后将出台更多惠农政策,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咱们镇上的主导产业和明星产业,这个不能丢。今后,我们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走农旅融合、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力争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享受农业、产业红利,让咱们的农村更美、群众更富、生活更美好。”“那好呀,国家重视农村发展,咱老百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准没错,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村民们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现场气氛活跃,大家有说有笑,干活更带劲儿了。

  连日来,五蛟镇组建宣讲组、研讨组、督察组,采取党委理论中心组研讨学、宣讲组进村宣传学、党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全体党员冬训学、外出党员“一对一”推送学、年老党员上门送学、党员带家庭全员学、专项检查督促学8种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用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的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1月18日,一场生动的宣讲在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展开。作为华池县“我学、我讲、我践行”宣讲组的成员,该中心农业推广研究员谯显明,围绕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等方面,结合自身学习心得,首先为本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二十大精神宣讲,鼓励全体干部职工逐字逐句学深悟透报告,尤其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及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核心要义,全方位地落实好、实现好。

  乘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东风,华池县农技中心为村级植保机防服务队送去了大型喷药机、喷雾器、农药等物资,指导各服务队做好冬小麦病虫害防控,为华池县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面向青少年,华池县各中小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广泛开展主题班会、演讲竞赛等活动,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把二十大的精神讲清楚、讲明白,引导大家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面向游客,南梁革命纪念馆“南梁精神”宣讲队灵活采取“理论+党史+互动”的形式,深度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宣讲党的新政策新要求,努力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播给每一位游人;

  面向网民,华池县利用新媒体平台,录制发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推出“云上微宣讲”等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新媒体产品,通过网站、、等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发布,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俗化解读、互动化传播。

  思想在宣讲中升华,共识在宣讲中凝聚。初冬的华池大地,处处可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画面。党的创新理论在一场场宣讲、一次次分享、一段段互动中飞入寻常百姓家中。

下一篇:美国司法部指控四人参与海地总统莫伊兹遇刺案
上一篇:美对冲基金:“巨型定时炸弹”即将爆炸 后果比1929股灾更糟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