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电费为何同比环比都“特别贵”?中国电价高不高?
线上购物平台存在大量标榜“7天只需1度电”“全屋半度电”等电取暖设备,其实很多只是“数据游戏”。家用取暖电器1小时耗电量多在1至2度,造成耗电陡增的往往是小型电暖设备。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器标称功率简单计算每小时耗电量。
。
上海市发改委去年12月中旬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称,为充分发挥分时电价信号作用,更好引导用户削峰填谷,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将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其中,一般工商业及其他两部制、大工业两部制用电夏季和冬季高峰时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上浮80%,低谷时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下浮60%,尖峰时段电价在高峰电价的基础上上浮25%。
其实,该通知中已明确说明“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分时电价政策不变,仍按原政策执行。”也就是说居民用电价格机制没有变化。
分时电价机制基于电能时间价值设计。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开始,多个省份开始执行新的分时电价政策,相关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工商业电力用户或大工业用户。
之所以要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随着电力消费结构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等原因,电力系统的负荷峰谷差发生了显著变化。
国家发改委曾对此作出解释:“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快速变化,用电负荷对气温变化更加敏感,电力系统负荷夏、冬两季尖峰化特征日益突出。据统计,各地夏季最热、冬季最冷时段的全年累计时间普遍低于60个小时,但对应的尖峰电力需求可较平时高出1亿千瓦以上,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更大挑战,2020年以来部分地方已不得不实施有序用电。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特别是优化峰谷电价机制、出台尖峰电价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电价信号作用,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尽可能少地启动有序用电,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
国家发改委还称,“此次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继续坚持了一项基本原则,即保持电网企业的销售电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也就是说,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对社会总体用电成本影响较小,电网企业不会因此‘多收钱’。”
我国电价在国际上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对各国销售电价水平进行国际分析比较,有助于对我国电价水平在国际上的排名有更为清晰的定位与直观的认识。
我国的电价体系主要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线损折价和政府基金及附加,这些价格的加总即为终端销售电价。
中国拥有极其复杂的电价体系,与国外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外通常是工业电价低于居民电价,中国则反之。长期以来,我国试行较低的居民用电价格,居民电价较大幅度低于供电成本,是因为工商用户承担了相应的交叉补贴。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
在用户类别结构上看,以美国为例,作为典型发达国家,美国居民用电占比大、价格高,工业用电占比小、价格低。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工业电价补贴居民电价的交叉补贴制度,表现为工业用电占比大、价格高,居民农业用电占比小、价格低。
国家电网公司此前刊文称,在国际上,与35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较,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较,与美国相比较,我国电价均处于较低水平。以2019年数据计算,国际电价比较见下图:
图2:中国与有关国家电价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