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土味”宣讲入民心
“乡村振兴政策好,富国强民出新招。总结成绩鼓干劲,高瞻远瞩定目标,共同富裕人欢笑,回首十年不平凡……这些都是我自己编写的宣讲内容,虽然是大白话,但句句都是我的心声。”崇信县城市社区退休教师李浩学说,他亲眼看到祖国强盛,家乡发生巨变,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就想用他的方式宣传党的好政策,让乡亲们把党的恩情记在心里,听党话,跟党走。
眼下,像这样“土味”十足的理论宣讲,在崇信县的各村组时常举行。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崇信县着力破解基层理论宣讲“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语言生硬”的问题,打破以往由理论工在锦屏镇赵湾村,村干部定期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宋厚忠为乡亲们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发生的感人故事,让基层干部群众近距离接受思想洗礼,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不懈奋斗的信心。
在柏树镇木家坡村,全县“道德模范”路永红带领宣讲志愿者走村入户,围绕家风家训、传统美德、抵制封建迷信等内容,通过聊天式宣讲,摆事实、举例子,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婚丧喜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通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运用“百姓话”讲述“百姓事”,借助“微宣讲”凸显“大作用”。在农村院落、田间地头的一场场接地气的理论宣讲中,伴随着鲜活的例子、朴实的语言、幽默的互动,现场掌声、笑声不断,让文明新风吹进了百姓心田。
为适应群众对新传播方式的需求,崇信县还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动传播模式,借助“村村响、村村讲”农村大喇叭定点播报、村级群等平台,引导“百姓名嘴”拍摄制作理论政策宣讲、实用技术培训、先进人物事迹等短,让群众“抬眼可见”“触手可学”。
“‘百姓宣讲’最大的优势在于宣讲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语言朴实、更接地气,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书面语替换成口头语、把普通话翻译成崇信话,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唠嗑,把高深的理论变成通俗的道理。”崇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金文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