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旱塬“吨粮田”玉米再添新丁

2022-12-21 14:44:42

  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机收实产每亩816公斤,其中迪卡159等5个新品种玉米再次达到“吨粮田”水平。

  当前玉米面临生长时干旱缺水、收获时品种果穗水分高、后期连阴雨天气多、机械化程度低、残膜影响机收等的主要问题。为此,省农科院依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发形成了旱地玉米绿色增产及延期低水分机械粒收技术。与其他技术明显不同的是将玉米收获期延后50天收获,让玉米在田间站秆自然脱水成熟,省去采穗收获后脱粒晾晒费工费时环节。

  今年,省农科院在去年10个品种达到“吨粮田”的基础上,继续加快该项技术研究应用,引进新品种44个,集成配套了覆膜施肥机艺一体化、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化肥减量增效、适水密植增产、低水分粒收、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6大技术,效果明显。今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减少近20%,加之7月份持续高温的干旱影响,玉米延迟到10月底收获。从观摩测产来看,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机收实产每亩816公斤,迪卡159、恒5266、中单163、五谷168、五谷737五个品种再次达到吨粮水平。

下一篇:兰州多举措保障“米袋子”安全
上一篇:临泽:300万元重奖重点工作推进和重大项目建设先进集体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