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 重组(海通重组合并最新消息)
南北船合并重组烂尾了么
没有。南北船合并主要是指,中船工业集团与中船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截止到2022年11月28日,该集团没有烂尾,是新设中国船舶集团,并且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
继4家银行破产后,又有5家银行要合并重组了!储户的钱该咋办?
有观点称,我国储蓄率从50%下降至45%,呈现“断崖式”下降,但实际上,与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仍旧处于较高水平。从IMF的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世界平均储蓄率为26.5%,而我国则达到了47%。
由此可见,我国储蓄率远超许多国家的水平,也正是因此,我国才能够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当然,我国储蓄率高还因为百姓们爱存钱,从央行数据来看,我国的存款总额一直在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总额已经达到了220.92万亿元,跟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9.9%,同时,住户存款也就是百姓们的存款也增加了6.68万亿元。
说起来,人们存钱都爱往银行里存,这不仅仅是因为方便,而是因为银行的安全性非常高,人们对于银行机构的认可度也最高。不过大家知不知道,其实银行也是会破产的。
银行也破产,我国已有4家
从1998年到2021年期间,我国已经有4家银行破产了,按先后顺序排列,分别是海南发展银行、河北肃宁县尚村农村信用社、广东汕头商业银行,再加上今年2月正式被裁定破产的包商银行。
这4家银行破产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有挤兑潮引发的,有资不抵债的等等,其中,最近破产的包商银行甚至还是一家颇有实力的银行,曾是亚洲银行500强榜单中的前10,可如今,也走上了破产的道路。
这也让人们知道了,原来大银行也是会破产的。而且,大家不知道,银行不仅仅会破产,甚至还有可能会“消失”,这就是银行重组。
银行重组进入“高潮期”
银行重组其实很好理解,既然银行也能破产,那么就说明银行也有“经营不善”的可能性,不过一般都发生在一些中、小银行中,这类银行的“金融风险”会比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大银行要高,所以有许多银行都选择“报团取暖”。
就在2021年4月,在银保监会“同意”后,山西地区就有5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进行了“合并重组”,摇身一变成为了山西银行,这也就意味着,原有的5家银行将彻底“消失”。当然,这已经不是银行重组的首个“案例”了。
此前已有多家银行进行重组合并了。例如2020年7月,陕西省2家银行合并重组成为榆林农商银行;9月,4家银行合并重组成为徐州农商行;2021年1月,12家银行合并重组成立辽宁银行等等。
可以说,银行重组似乎已经进入了“高潮期”。不过,多家银行重组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据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在采访时表示,中小银行的重组可以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还能有效进行银行资源的整合,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 健康 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据其预计,接下来还会有银行合并重组的消息不断传出。
所以说,合并重组是好事,不过,对于储户来说,最关心的就是,银行重组后,储户们的存款怎么办?需要马上取出来吗?让我们来听听银行业内人士的专业解答:
储户:存款怎么办?
根据银行业的相关规定,无论是破产还是重组,对于储户们的存款,都有相关的“解决方案”,但是也是分情况而定的,视乎银行是破产重组,还是单纯的重组。
如果是破产重组,那么可以按照我国存款保险条例来进行赔付。根据存款保险条例,最高赔付储户个人存款本金+利息最高50万元,也就是说,50万元以内的存款,都是由存款保险基金来赔付的。
超过50万元的部分,可以等到银行重组之后,进行资产清算,最后再给予储户。
而如果是单纯的重组,也不管担心,因为重组后储户的存款金额不会改变,只是相当于存款地点换成了新的银行,因为重组后成立的银行会将重组的所有银行的存款、债券、负债等等全部“吸收”。
不过,如果大家还是担心,那么可以在国有银行中存款,毕竟有“国家背书”,且实力雄厚,破产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最后,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只是存款,就连欠银行的贷款,破产后或者重组后,也要按时按额的还款。
大家平时都在什么银行里存款?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合并组建!又一家万亿规模省级城商行将诞生,下一个会是谁?
辽宁将新设组建一家省级城商行,合并省内12家相关城商行!
事件
据辽宁省政府1月27日消息, 1月20日, 辽宁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推进省内城市商业银行整体改革工作,会议明确,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挖掘地方潜力,通过申请新设组建一家省级城市商业银行,合并辽宁省内12家相关城市商业银行,稳中求进,打造产权清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治理完善的现代城市商业银行。
1月25日, 辽宁省委、省政府向国务院金融委汇报了城市商业银行整体改革的总体思路。下一步,省政府将牵头整体改革工作,引进辽宁省金控集团等、全国大型优质企业以及中国存款保险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打造安全稳健运营的一流城市商业银行,更好服务辽宁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继安徽、江苏、江西、河南、甘肃、四川、山西等省份之后,辽宁省也加入组建省级城商行的行列了。
不过,既然是十二家城商行合并,那究竟是哪十二家城商行名单?
目前辽宁省一共有十五家城商行,其中已有两家在港股上市,分别是盛京银行、锦州银行,这两家上市银行以及未上市的大连银行规模都比较大(大连银行资产规模超400亿元)
另有12家城商行总资产规模均低于2000亿元,分别是鞍山银行、本溪银行、朝阳银行、丹东银行、抚顺银行、阜新银行、葫芦岛银行、辽阳银行、盘锦银行、铁岭银行、营口沿海银行、营口银行。
预计此次拟合并的是其他十二家,从资产规模上来看,这十二家城商行资产总计约1.2亿元,若据此推测,辽宁省新设的这家省级城商行资产总额或破万亿。
合并的原因
近年以来,地方城商行合并已呈现加速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2020年就发起了多起银行合并重组的事件,目前大多处于正在进行过程中。
(不完全统计)
有人说:银行合并,利国利民。
其实这样的说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 受到经济下行影响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小银行底层风险也在逐渐的暴露出来,中小银行信贷投放NIM下降,盈利能力恶化,部分中小银行在进行资产质量、资本压力也逐渐显现,抗风险能力也在逐渐下降。
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银行在改革层面上大多都聚焦于大型银行, 并为此花费居多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全部依靠银行自己本身的自我消化以及地方政府的协助处理。
但有些问题是仅仅依靠中小银行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必须依靠外力政策去解决,银行并购重组就成为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
从各地省级法人银行筹建方式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 吸收合并方式(即1+N),即在一家城商行基础上,吸收合并重组N家城商行(江西银行);
二是 以一家银行为重组标的,翻牌升级为省级法人银行(海南银行);
三是 新设合并方式(亦被称为联合重组模式),直接申请筹建一家新银行,吸收合并其余城商行(徽商银行、江苏银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相对其他省份,辽宁的城商行数量比较多,预计将要合并的12家城商行规模不会太大。
曾刚认为,辽宁省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革,而不是简单合并。 组建省级城商行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规模,市场影响力也将扩大。同时,优化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让其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
除城商行以外,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的步伐也将加快。
合并的影响
那中小银行合并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对于中小银行通过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是优势与劣势并存的。
从优势方面来说, 合并后的银行体制、机制灵活,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资产负债表更加透明、优化,创新能力比较强,决策链条比较短,试错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因为是地方性银行,所以还存在着一定的地缘以及人缘优势。
而且银行合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资源整合,很过很多银行的竞争机制就会无形之中造成一种浪费,并购是优化资源,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径。
但从劣势方面来说, 合并后的银行也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比如有些中小银行会有很多会 历史 遗留下来不良资产,并购银行的不良率高拨备率低以及资本金往往存在不足之处,并购后产生的协同效应比较弱,被并购银行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肯定会拖累优势银行的整体业绩,部分中小银行不去聚焦主业,盲目追求扩张速度和规模,偏离了经营的轨道,而且现行的法律文件与规章制度对于银行的监管行为存在碎片化问题,没有系统性针对并购行为建立全面监管,因此并购后的银行市场化不足。
周茂华认为,合并有助于理顺中小银行股权混乱等方面的 历史 遗留问题,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扩大银行资产规模,“兼并重组后的银行,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资产负债表更加透明、优化,有助于其拓宽上市、发债等融资渠道,银行稳健经营将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也曾表示,合并是中小银行改革的一种方式,是符合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目前,大部分中小银行经营良好,部分中小银行存在问题。中小银行合并后可以精准化解存量风险,夯实资本基础,进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但从长远来看,规模扩张是不足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中小银行要在新股权之下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提升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益。
总之,合并重组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挑战,这难以避免,因此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注意建立市场化机制;可以由政府发行一部分地方债,专门用于一些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将注资补充银行核心资本当作银行改革的一个契机,在补充资本的同时化解存量风险,解决银行治理体系问题,把部分银行的治理架构重新理顺。省级城商行成立之后,地方政府要予以支持但不应牢牢控制, 争取做到“协同创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目的。
又有五家银行消失?合并重组是好是坏?业内给出答案
中国是个储蓄大国,老百姓向来都有存钱的习惯,以备不时之需。在银行存钱理财成了放心首选,如今银行各个城市遍布,据统计,全国目前发展拥有4000多家,大大小小不同的银行,20多万个网点,总资产规模大约为77万亿,他们履行着各自的职能,但是大部分的以储蓄放贷为主。
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充斥着竞争,银行也不例外,甚至竞争非常残酷激烈来形容,但是作为老百姓更希望存款利息更多,贷款利息更少,所以很多银行为了迎合市场,使劲浑身招数,甚至部分小银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做出相应的改变,他们同样也免不了优生劣汰的自然法则。
这不,之前有三家银行倒闭破产,前段时间又出现了辽宁12家银行合并重组,但是最近相关消息报道,又有5家银行进行合并重组。都有哪些银行?来自山西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这5家银行进行合并重组,成为山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5家银行。都是一些地方性小银行,他们的运营能力和竞争实力都有局限性。但是通过这些现象,我们也看出与大型银行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未来市场,小银行被合并重组也会迎来跟风潮,形成趋势。
11家出资资管计划的券商名单来了 包括中信、海通等
昨日(10月22日),11家证券公司达成意向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再吸引银行、保险、国有企业和政府等资金分别设立子资管计划,形成总规模1000亿元的资管计划,用于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纾缓股权质押困难。
券商中国独家获悉,出资210亿的这11家券商,分别是中信、海通、国泰君安、申万宏源、银河、华泰、国信、招商、广发、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这些券商基本都是净资本排名靠前、或者股票质押业务规模靠前的大券商,有的承诺出资不超20亿,有的意向出资25亿等。
据了解,未来1000亿的子资管计划将按市场化运作。这一次券商出资与2015年直接从二级市场买股票不同,同样是“真金白银”出钱,但通过设立资管计划更接近经营性行为,可以投资股权、也可以投资债权,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介入,优先支持优质的民营上市公司解决股权质押困难,同时对券商来说也意味着业务机会。
11家出资券商名单全出炉
昨日,监管层推动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1家券商意向出资共计210亿元,这一次不是直接冲进二级市场买股,而是设立资管计划纾解市场的股权质押风险。
券商中国独家获悉,参与出资的这11家券商都是大型的上市券商,分别是中信、海通、国泰君安、申万宏源、国信、银河、华泰、招商、广发、中信建投、中金公司。
据了解,上述券商出资规模不等,有的券商承诺出资不超20亿,有的券商意向出资25亿元。但这11家券商基本都是净资本排名靠前、或者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排名靠前的大券商。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来股票质押规模最大的是申万宏源,其中未解押的交易股份参考市值为821.08亿,其次是海通证券597.56亿,还有银河503.44亿,其他券商未解押的股票质押规模都在500亿以下,但也是规模排名靠前的券商。
从净资本来看,这11家券商最特殊的是中金公司,净资本只有240.6亿,不过其股票质押规模虽然不算太大,未解押的交易股份市值也有约219.06亿。
1000亿资管计划未来如何运作?
目前,共同出资设立的210亿母资管计划的管理人暂未明确,不过各家券商都将设立子资管计划,进行市场化运作、独立决策,并吸引银行、保险、国有企业和政府等资金投资,形成1000亿的资管计划。
“母资管计划相当于是一个引导基金,‘统一组织、分散决策’意味着子资管计划由各家券商相对独立决策,并且筛选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项目也要自行负责,保证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一家华南的上市公司知情人士告诉券商中国。
另一家华东券商信用业务部业务人士表示:“这次由多家券商出资打包成210亿,钱虽然不多,但撬动效用挺大,后面还会带动其他资金慢慢吸收进来。”
也就是说,210亿的母资管计划下面将挂很多子基金,而子基金的产品模式可以多种多样,由各家券商募资、设立和管理。
中证协表示,这次集合资管计划,按市场化方式组建、商业化模式运作,注重发挥投行的专业优势和交易组织能力,以提供流动性支持的财务投资为主要方式,以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权和治理结构相对稳定为主要目标,制定市场化、多样化、个性化纾解风险方案,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如何筛选股票质押标的
这一次券商出资,与2015年直接到二级市场买股票不同,通过设立集合资管计划优先支持优质的民营上市公司解决股权质押困难,同时对券商来说也意味着业务机会。
券商中国获悉,由于“统一组织、分散决策”,各家券商都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筛选优质的股权质押标的。
上述华东券商业务人士认为:“好的股权质押项目,估计2周内就会被抢完。”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重点支持民营企业。近年来,在降杠杆的过程中,一些优质的民营企业在市场下行中股价被错杀,挤压比较严重,并且常规的融资渠道也走不通,而国有企业融资相对容易些。
出资的券商认为,不一定去选择目前没有违约风险的,比如说有的股权质押是因为股价一直下跌被错杀,导致合同违约,其实股东一直在缴纳利息。
几点制度障碍有待突破
这次集合资管计划将撬动1000亿资金,但目前还是意向出资,真正实施方案的设计和方案还没有完全明确,不过对券商来说,确实是对各个条线的业务能力都是一次检验,也是一次机会。
券商中国获悉,此次各家券商成立的子资管计划,可以投资股权、也可以投资债权,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介入,达到支持优质民营企业解决股权质押困难的效果。
实际上,操作的各种可能性都存在,更需要券商的专业判断,还有与上市公司股东谈判的结果,不一定完全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不过,目前还存在几点不确定因素有待解决。
一、此次的集合资管计划操作,不仅需要负责股票质押的信用业务部参与,券商还需要协同资产管理部、还有投资银行等部门。出资券商的疑虑是,这么做投行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这是制度上有待突破和明确的。
二、集合资管计划的运作可能会跟现有的制度发生冲突,比如集合资管与投资产品期限要一致,不能一对多,但如果这样的话可能就没法操作。
另外,此前证监会下发的关于通报2018证券公司分类评价有关情况的函,提出证券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自有资金出资或集合资管出资违约规模,占净资本比例在20%以上的,对应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标准,扣0.5分。
三、监管层已经为参与并购重组、支持股权质押的资管计划开通了“绿色通道”,但解决股权质押的其他方式,比如通过债转股、私募债等是否可行?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文章
(原标题:独家!11家出资券商名单来了!分别是中信国君海通…基本是大型券商,运作轮廓显现,1000亿纾困股权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