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局者来势汹汹!通威电池片涨价幅度已超硅片 行业竞争格局会
。此前,光伏产业链盈利能力一直呈现从上游硅料至中下游组件递减的特点,涨价传导亦是如此。此次下游旺盛需求使电池片盈利改善,实现了困境反转
东吴证券分析师曾朵红等10月16日发布的研报认为,展望后市,预期电池片供应仍将维持短缺。整体电池片产量在撇除老旧闲置产能与小尺寸产线后将大幅减少,短期需求火热拉货冲量时仍将面临供应不足现象,预期10月电池片价格仍将在高位徘徊,在靠近年底电池片拉货需求减少时才会缓解供应紧张局面。
国金证券分析师姚瑶9月1日发布的研报指出,由于下游需求超预期,2022上半年硅料仍作为瓶颈环节攫取产业链大部分盈利,电池片环节因大尺寸PERC供需关系改善盈利修复。银河证券则认为,硅料下跌周期即将开启,电池环节有望成为最大受益方。
从出货量来看,长江证券邬博华等在8月16日研报中表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电池片产能预计在560GW左右,考虑到2022H2以后新建产能以新技术产能为主,产能爬坡进度大概率慢于PERC,预计2023年电池片产出在610GW左右,同比增长超30%。
据CPIA数据统计,2021年,电池片环节Top5平均产量超21GW,CR5=53.9%,产能格局较为分散、均匀。东方证券分析师卢日鑫等6月17日发布的研报预计,2022年、、爱旭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产能占比分别为13.86%、11.88%、8.71%、6.93%和6.93%。
西部证券分析师杨敬梅10月11日发布的研报显示,随着主流产品PERC电池转换效率越来越接近理论最高值24.5%,N型电池片逐渐成为行业主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N型电池占比有望从3%提升至13.4%。
诸多新玩家入局电池片领域,据业内人士统计,海源复材、横店东磁、环晟光伏、、淮宁能源、、华晟新能源等几十家企业扩产电池片业务,预计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投产,行业产能竞争排名也将发生变动。
图源:OFweek维科网产业研究中心
其中,控股子公司中来光电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高效N型TOPCon双面电池研发并实现GW级量产的专业化企业,新投产的1.5GW N型产线%。
钧达股份预计今年TOPCon产品的出货量在2GW之上,PERC产品出货量8.5GW之上,子公司捷泰科技正在建设N型TOPCon高效电池片生产线GW产能已投产,二期产能由8GW增加至10GW,将于2022年底投产。
选取、、中来股份和钧达股份的2021年年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22上半年电池片环节营收414亿元,同增112.1%,行业毛利率12%,同增3.9PCT。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指出,电池片的竞争将随着新进入者的增加愈发激烈,但强者恒强的局面在短期内仍将维持,通威、隆基、爱旭等传统豪强仍将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