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论市:当前是底部区域 收拾情绪迎接反转

2022-09-25 18:33:01

  股权风险溢价已分别升至2010年以来的74.1%、83.7%和95.6%分位,均已超过2016年股灾后,其中创业板已基本回到今年4月底时水平。2)估值层面,当前上证综指12.1倍的PE估值也已接近2020年3月以及今年4月底时水平,创业板指更已低于2020年3月。3)市场活跃度上,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5个交易日维持在6500亿元左右,已明显低于今年4月底时水平,两融余额也重新回落至1.6万亿元以下。4)资金面上,9月至今偏金仅新发301亿份、环比继续放缓。与此同时,私募等机构近期仓位也有所回落。因此,从多项指标来看,市场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往后看,尽管在内外部不确定性扰动下,短期市场受制于风险偏好整体仍然偏弱势,但从空间上我们认为调整已比较充分、市场已是底部区域。

  开源策略:收拾情绪 迎接A股“反转”

  A股将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反转”。A股估值处于历史1/3以内水平,ERP则高企接近2倍标准差上限,A股下行空间已十分有限;伴随着海外货币紧缩掣肘影响下降、国内剩余流动性扩张、ROE回升及盈利明显上修,A股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一旦国内经济复苏,A股反转,市场风格将大概率维持:成长风格!配置建议:基于“毛利率+营收”双升带来的盈利弹性、较高的实际回报率、内外资青睐及透支久期合理等四个维度,甄选“新半军”成长风格中的优质赛道: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军工。券商布局正当时:“赔率”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胜率”静待基本面“反转”;把握船舶大周期重启的重大机遇:既得益于全球经济后周期的“红利”,又将享受造船自身大规模“新旧迭代”周期的开启;重视黄金上升趋势:美国“滞胀”在即,货币属性需求将“先行”;倘若美国“衰退”,货币属性将叠加商品属性呈现需求“共振”。

  粤开策略:市场底部特征逐步显现

  展望后市,我们并不悲观,市场底部特征逐步显现,依旧维持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不支持市场大幅下行的判断。上半年市场聚焦于高景气赛道以及中小盘的业绩弹性,但忽视了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大盘龙头股稳定的增长能力、出色的议价能力和较高的抗风险能力,预计大小盘风格将在三四季度再平衡,有望上演“周期搭台、成长唱戏”的格局。行业比较方面,依旧推荐“确定性”趋势中与能源相关的品种以及与居民消费端相关板块。1)凛冬将至,全球能源危机下,煤炭、石油、电力值得继续关注。2)主题投资方面,即将迎来国庆长假和世界杯,关注食品饮料、旅游、社服板块为代表的消费。

  华西策略:美元何时见顶 A股何时反弹?

  等待市场信心修复。九月以来,A股两市成交额呈现逐渐缩量态势,近几个交易日成交额缩至七千亿下方。其背后主要有几个原因:1)外围因素扰动下,市场避险情绪提升;2)增量资金入市乏力,基金仓位小幅下降;3)日历效应:长假前市场情绪偏谨慎。复盘2010-2021年国庆前后市场表现,长假前10个交易日起,A股的平均成交额呈现逐渐缩量,长假后市场成交额有所放大。若长假期间海外未出现实质利空,节后市场风险偏好或迎修复。配置上均衡为主,聚焦“3”条配置主线)受益于“因城施策”政策持续放松的:地产等;2)板块细分高景气度领域,如、风、光等;3)后续疫情防控将进一步优化,估值存在修复的板块,如:白酒等。主题方面,推荐受益于“国产替代”的“”等。

  国君策略:枕戈待旦 不急于抄底

  9月以来A股、人民币汇率、港股等多个国内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并跌破关键位置。本周存款利率的调降以及潜在的降息空间也并未能够提振疲弱的市场,股票投资者对于政策“挤牙膏”式的放松已经有充分的认识,但是地产“金九银十”的疲弱、防控的严格、快速降温的出口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均预示着宏观风险预期的上升,“弱经济现实、弱政策预期”所带来的经济预期下修与风险偏好下降正在成为当下核心的定价矛盾,A股市场进入减量博弈。但事件冲击只是股价波动的表象,市场疲弱的背后是在逆全球化与大国竞争博弈的趋势变化之下“安全”的需求被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总量政策供给的弹性变弱以及博弈经济政策与经济恢复动能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尽管大部分股票估值已经进入历史的低位区间,但是当前市场对复杂环境下的风险定价却并不充分,股权风险溢价要低于22年4月、2018年9-11月、2012-2014.在政策、需求以及地缘风险的路径尚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股票策略不急于抄底,枕戈待旦。

  华福策略:当前A股处于“黄金坑”的底部区间 具备战略配置价值

  投资,毕竟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悲观者获得知识,乐观者赢得未来。尽管在美联储超鹰派加息态势下,大类资产市场风谲云诡,跌宕起伏。但我们认为权益类资产有望率先构筑底部,迎来阶段性反弹。从资产价格来看,美股尚未见底,而A股却正在铸成新的底部,当前不应过度恐慌。从四个维度来看,A股都有望获得一定支撑。从疫情来看,四季度疫情有可能迎来平缓的窗口期。从经济上看,国内各项经济数据也开始呈现出向好的态势。在政策上,压制国内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开始被逐一排解。从市场指数来看,经过8、9月份的深度回调,也已经呈现出较明显的投资价值。投资策略:当前A股处于“黄金坑”的底部区间,具备战略配置价值。在风格上,四季度价值与成长兼备。从方向上看,、可选消费龙头、困境反转板块值得布局。

  西部策略:四季度还有哪些风险需要关注?

  市场正在迎来最艰难的时刻,11月中旬有望迎来大级别底部。当前信用环境趋于回落,国内疫情散点式反复,外需疲软出口趋弱,整体经济修复依然存在较大压力。同时随着海外加息预期再度升温,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强,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压力,短期波动率仍将维持高位。中期来看我们并不悲观,市场大级别底部已经越来越近,今年市场调整的低点有望在11月中下旬出现。从配置角度来看,大盘股的配置价值正在逐步凸显,市场整体风格将回归龙头,随着出口数据走弱,外需占比较高的中小盘个股的业绩压力或将进一步显现。短期来看,随着重要会议窗口期临近,资源与信息安全仍将是市场关注核心,重点关注火电、农业和信创产业;另外一方面,关注受益于“欧洲替代”的维生素、化肥农药、钛白粉等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以及有望受益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家电,轻工,电子,通信等行业。从中期来看,通胀依然是全年最重要的投资主线,持续关注受益于通胀上行的农业,业绩稳健的,家电和医药等消费行业龙头,以及虚拟现实,等泛消费概念。

  海通策略:未来企稳回升看保交楼等稳增长措施落地

  总结A股曾经的二次探底,可以发现该历程往往发生在熊市刚结束、牛市还在孕育的转折点,因此该阶段的市场走势也偏纠结。但历史经验表明,在A股指数二次探底的过程中,无论是从股指的点位、估值还是风险溢价角度看,前期形成的底部区域实际已较为扎实,二次探底并不会明显突破前期低点。目前A股估值和风险溢价已接近4月底,基本面指标比当时好,底部区域有效,企稳回升看保交楼等稳增长措施落地。

  中金策略:A股短期情绪偏弱 中线不悲观

  如果中国后续继续沿着短期政策稳增长、中长期改革举措提活力的方向,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创新活力,整体经济及企业盈利增长有望逐步回归正常增长轨道,A股市场也有望迎来转机。当前市场震荡偏弱的特征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但对中期前景不宜悲观,整体先求稳,再求进,注意保持灵活性、把握市场节奏、注重结构。建议在配置上仍以低估值、与宏观关联度不高或景气程度尚可且有政策支持的领域为主。

  中信策略:左侧信号初步显现 右侧时机仍需等待

  宏观因素压制市场情绪,调仓拥挤放大市场波动,估值低位增强市场韧性,市场成交、私募仓位、股债估值等左侧信号已经初步显现;与此同时,欧美快速加息和经济衰退的阴霾难散,国内政策仍处于观察期,经济恢复较缓慢,右侧时机仍需等待,最稳妥的入场时机预计在10月份。

下一篇:发改委:督促各方面抓住今年三季度施工黄金期 加快项目建设实施
上一篇:阿凡达系列剧情详解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