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奋力开创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2022-09-21 17:45:43

  9月1日上午,“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济南市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历城专场召开。

  发布会上,历城区委书记张军表示,历城区这十年,极为不易、极不平凡,既是勇担使命、拼搏赶超的十年,也是厚积成势、美丽蝶变的十年。

  十年间,一幅历城区开拓奋进的画面跃然眼前——

  十年奋进,历城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持续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634亿元增加到1166亿元,连续跨越五个百亿大关,在山东省县域经济排名由第30位跻身前10名。

  十年实干,历城区聚力推进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面关停济钢等87家高耗能企业,成功引进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海康威视、浪潮IBM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建成启用空天信息研究院、陆港大厦等一批重大载体平台,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形成规模。

  十年攻坚,历城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累计完成112个旧村改造项目,城镇化率由62.4%提高到84.8%,全域发展协同推进。

  十年耕耘,历城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2家,港九美丽乡村示范区、荷花路“水美乡村”等四大片区全面启动,全市城区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入市。

  十年开拓,历城区深入实施改革开放,动力活力充分迸发。在全市率先完成省级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在山东省率先实行“一窗受理、集成办理”,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2万户,十年间增长5倍多,连续多年稳居全市第一。

  十年倾情,历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新增学位近12万个,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新增就业15万人,新建、改造养老服务设施161处,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即将启用。

  十年笃行,历城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全面构建“152制度体系”,有效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动能”,大力实施年轻干部“5300”计划,涌现出省、市“出彩型”干部30名。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如今的历城区,已踏上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新征程。今年以来,该区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面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全力以赴抓党建、抗疫情、兴产业、惠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历城区将如何提升区域承载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历城区委书记张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历城区将综合考虑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前景等因素,将贸易物流作为全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打造“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围绕“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建设,历城区将重点构建“一核一港两翼多联”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贸易及“贸易+”共生共融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核”就是打造“济南国际贸易中心”这一核心。重点导入科技服务、特色金融、区域总部等高端业态,加快汇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建设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国际化高端商务区,构建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开放之门”。

  “一港”就是打造“济南国际陆港”。以全市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各类要素,全面推动“陆水空铁”多式联运,建成集国际空港、中欧班列区域集结中心、陆港监管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国际陆港。

  “两翼”就是以济南东站为“开放之翼”,以发展总部经济为主攻方向,重点吸引国内外和地区大型企业总部入驻,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重要支点;以自贸区为“创新之翼”,以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领域为重点,促进新型贸易业态集聚,打造更高水平创新发展新模式。

  “多联”就是构建“四港三区”主干路网,贯通胶济铁路南北,推动自贸区、国际陆港、中欧班列、董家货运中心与相邻的空港、小清河码头等重要节点串珠成链,畅通贸易网络,实现片区联动发展。

  历城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这些年来在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实体经济方面成绩斐然。历城区委常委、副区长闫立彬在发布会上表示,历城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紧紧抓住“强省会”建设重大机遇,顺势而为,迎难而上,争当全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突出“产业”,进一步提高经济质效。该区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成长型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支持供应链整合和创新能力共享,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梯度成长和融通发展格局。

  重视“项目”,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该区完善招商体制,创新招商方式,谋划储备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清单化管理、工程化调度、协同化攻坚,全方位保障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达效。

  发力“营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该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大力压减行政许可,整治各类变相审批。加大服务力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菜单式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聚精会神干事创业谋发展。强导向、稳预期、树信心,多措并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历城区今年以来以打造“红色动能集聚区”为目标,以“组织工作创新年”为抓手,构建“152”制度体系,形成大党建格局,汇集起以政治定力、组织引力、攻坚合力、内生动力、科创活力、廉洁效力为核心的“红色动能”。历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霞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历城区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提升“红色动能集聚区”建设成效,为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建强事业发展中坚力量。创新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措施,在超算圈、国际陆港、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建设年轻干部实践基地,强化新提拔新入职的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围绕重点项目需求,统筹全区事业单位空缺岗位编制,“靶向”招引30名“专家型”干部。

  聚焦组织力提升,全域提升基层党建质效。围绕荷花路、港沟、彩石、唐王四大片区,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示范带。创新物流产业链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赋能产业发展。抓好“服务+管理”,实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工作全覆盖。突出“数字+党建+产业+治理”,建设区级统一数字化党建平台,提升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聚焦“数智历城”建设,争创黄河流域人才强区。建立历城人才联络站,推动建立历城—西安招才引智长效合作机制。高标准建设“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以产业吸引人才、以人才赋能产业,为济南“数字先锋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驻区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探索共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促进校地深度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城区不断夯实民生事业、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十年间,该区累计投入近474.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14%,年均增长9.33%,公共服务全面加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历城区副区长丁一表示,下一步,该区将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所念所盼、所愁所忧的问题,努力让群众获得感更实、幸福感更足、安全感更强。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打造历城“阳光民政”品牌,启用区级养老中心,完成彩石敬老院改造提升,建设28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打造城市之光・HUI生活社区服务综合体,着力推进村级医保帮办应用程序先行试点,继续狠抓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松懈。

  教体水平提质增效。优化教育布局,加快唐冶、彩石教育高地建设,构建大高初小幼一体化格局;提升教育品质,实施名校建设战略和“名校+”带动战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展壮大文旅产业。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融创文旅城创建国家A级景区;加快推进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加强非遗集聚地建设,完成“山东手造展示体验分中心”挂牌,培育历城手造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黄河流域城市文化交流,打造历城文化新地标。

下一篇:东华科技签约巴斯夫湛江合成气装置EPC总承包工程
上一篇:北新路桥股票历史交易数据(北新路桥股票)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