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之王”杰美特两年市值蒸发74亿元 捆绑华为错了吗?
2017至2019年杰美特的营收分别为5.4亿元、6.47亿元、8.29亿元;净利润也是连年攀升,分别为3983万元、6129万元、1.3亿元。这当中很大程度依赖华为这位大客户的贡献,2017至2019年,杰美特对华为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27亿元、2.65亿元、3.77亿元,占其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3.47%、40.99%、45.47%。
凭借着华为手机的大额采购量,杰美特于2020年8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手机壳第一股”,上市第一日股价便较发行价大升82.43%,报75.27元,市值达96.35亿元,一时间风头无两。
当时的杰美特在招股书中表示,受益于华为品牌新机型的持续推出,华为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带动公司的华为系列销售保持增长态势,从而实现销量增加;同时,公司采取新工艺技术、新产品与华为高端手机的配套定位,使得产品定价水平也得到提升。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因为与华为的深度捆绑,当“寒气”扑来之时,杰美特率先被冻住。2020年下半年开始,华为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出货量便出现下滑,当年杰美特的净利润也跟着下滑18.9%,至2021年,杰美特净利润狂跌75.16%,今年更直接录得大额亏损。
在去年的年报中,杰美特也承认,营业数据波动是主要客户终端出货量下降造成的影响。虽然杰美特已明显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从2022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杰美特仍未摆脱对大客户的依赖。
从销售模式来看,其ODM/OEM代工业务仍旧是主要的营收
虽然ODM/OEM代工业务占了营收大头,但其毛利率仅9.55%,而自有品牌业务毛利率却比较可观,高达60.93%。在今年5月举办的业绩会上,公司董事长谌建平也表示,公司自有品牌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自有品牌建设具有一定周期,公司对自有品牌的发展充满信心。
只可惜从2022年上半年情况来看,其自有品牌业务发展并不理想,该部分业务营收同比下跌25.9%,这或是杰美特“增收不增利”的原因。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
值得留意的是,杰美特在业绩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公司研发与创新设计优势,表示其在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方面积累了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
但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或许也是杰美特的无奈之举。柏文喜表示:“从2018年开始,杰美特对产品销售的热情就大过对产品的研发。在遭受业绩压力的情况下,砍研发保销售无疑是一个短期性的应激反应,但是无疑会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向《华夏时报》
上述人士表示,杰美特对大品牌的依赖,确实给他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借助苹果等新机产品,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空间。
而近期,杰美特也在投资者平台透露,公司自有品牌业务和ODM/OEM业务均有开发iPhone14系列手机壳产品,目前已在批量生产中。杰美特能否把握住新机这一波热潮,或许成为公司本年度业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