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奇安信总裁吴云坤:网安市场未来将达万亿规模 不会形成

2022-07-22 04:05:05

  今年一季度,奇安信迎来开门红,实现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44.52%,一季度三费占营收比例下降17.27%,净利润亏损同比收窄10.32%。

  在分析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时,吴云坤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全面大幅提升。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平台战略,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组件化及性能全面提升,多款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持续领跑行业。二是受益于市场的深度变革。报告期内相关行业立法相继出台,为网络安全市场打开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对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奇安信登陆科创板的两年间,也是新冠疫情肆虐的两年。疫情助推了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网络攻防技术和专家提供了用武之地,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

  不过,疫情对具体业务执行还是带来一定影响。吴云坤坦言,“疫情封控限制人员的流动,对客户服务可能有挑战。”

  “目前政府已经积极行动,影响较多的是招投标,对客户来说专家评审、发标讲标要聚在一起。但对交付实施影响有限,公司很多产品成熟度高,交付实施可以远程指导。现在属地活动受限比较小,比如在北京范围之内就没问题。公司在全国都有分支机构,有一定的交付优势。”他说。

  而就整个行业发展而言,吴云坤认为网络安全领域还是大有可为,他认为,2022年行业存在一些机会。

  “第一个机会,2021年是‘十四五’第一年,今年是投资大年也是重点年。‘十四五’规划里网络安全规划会百分百落地执行,现在网络安全在信息化投入中占比在3%-4%,达到5%的占比都很少,但安全都被列入部门一把手考核,各个部门在执行‘十四五’规划时,不会压缩网安预算,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第二个机会在于去年出台的网安法律法规的落地执行。包括《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在内的法律条例在今年的落地执行会创造巨大的市场机会,各个单位和法律要求存在的差距,在今年要补上。

  奇安信成立于2009年,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已稳居国内网络安全行业第一。对于公司未来继续保持龙头地位,吴云坤充满信心,“公司的龙头地位在未来二十年不会被颠覆,目前的规模体量是对手需要许多年才能赶上的。”

  这样的底气来自公司平台搭建的领先性。“过去五年的平台搭建过程,需要动用上千人的团队而且一分钱不挣,其他企业即使效率更高,也需要3年时间来完成。但是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组织一千人的工程师干三年来达到公司目前的水平,而三年之后公司的水平又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平台搭建也要和客户规模、营收规模相匹配。”

  吴云坤进一步表示,“过去公司一直宣传自己有最大的网络安全服务应急体系和最全的产品,这都是从市场的角度。公司讲究天时,就是时间壁垒,公司的时间壁垒

  他认为,目前网安行业并不拥挤。中国网安排名前十的企业营收增速都较过去上升,证明市场并不激烈。虽然行业进入者增加,但整个市场的增速比资本涌入速度快,未来将达到万亿规模。“目前市场规模一千亿不到,无论进入多少企业,都不会形成踩踏。去年Top10网安公司的盈利增速和绝对值下降,并不是网安行业出问题,而是各公司模仿奇安信都加大研发投入的结果。”

  诚然,近年来奇安信研发费用不断增加,2019、2020、2021年,研发投入的绝对金额分别为10.47亿、12.28亿、17.48亿,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3.20%、29.51%、30.10%。

  对于市场关注的盈利问题,吴云坤说,“公司营业收入初具规模,未来几年将迈过百亿大关。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毛利率都较高,只是超前在研发上做了投入,影响了利润实现,随着公司营收规模扩大,营收规模足以支撑这样规模的研发,再适当对费用进行精细化管控,盈利是自然而然的事。”

  展望未来,他表示,奇安信正向成为“全球第一的网络安全公司”的愿景目标不断奋进,力争在“十四五”末期成为世界前三的网络安全企业。

下一篇:晨光电缆:预计上半年归属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5.96%至119.48%
上一篇:贝特瑞突破负极材料“天花板”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