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人寿一季度亏损2.23亿 外资股东拟增资6.35亿元驰援
变身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后,汇丰人寿即迎来股东方的大手笔增资。
近日,汇丰人寿公告称,公司唯一股东汇丰保险有限公司,拟向其增资6.35亿元。增资后汇丰人寿注册资本将由10.25亿元增至16.6亿元。目前,该变更注册资本事项尚待上海银保监局批准。
针对此次增资,汇丰人寿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华夏时报》
变身外资独资险企
资料显示,汇丰人寿是由汇丰保险与国民信托于2009年合资组建,股东双方各持50%股权,注册资本为10.25亿元人民币,公司总部设于上海。2020年,国民信托将所持50%股权转让给汇丰保险。彼时,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表示,该笔收购交易将有助于实现我们加快亚洲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在富有活力、高速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全面铺开业务。此外,其也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财富管理服务能力,为集团业务战略的又一重点提供动力。
“中国有望在未来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增持寿险合资公司股份体现了我们持续投资内地市场的坚定承诺。依托集团的国际服务优势以及强大的数字化与财富管理能力,由汇丰全资控股的寿险子公司将显著提高我们在内地的业务规模,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拓宽产品范围,以满足内地客户快速增长的保障、健康以及财富管理需求。”汇丰保险环球行政总裁张博思亦曾说道。
去年12月30日,汇丰人寿称,收到上海银保监局的批复通知,同意国民信托将所持汇丰人寿50%的股权转让给汇丰保险。转让后,汇丰保险持有汇丰人寿100%的股权,国民信托不再持有汇丰人寿股权。
今年6月27日,汇丰人寿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公司已于2022年6月10日按照有关规定完成股东变更相关事宜。变更后,本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唯一股东汇丰保险有限公司,其由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本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由此,汇丰人寿正式从一家合资险企变为外资独资险企。
股权变更事宜刚刚完成,汇丰人寿即迎来外资股东的大手笔增资。从增资数额看,这也是汇丰人寿成立以来的最大一笔增资。在此之前,汇丰人寿曾有过三次增资经历,均由中外股东分别出资。
具体来看,2010年12月,汇丰人寿获准增资1.75亿元,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至6.75亿元;2011年10月,汇丰人寿再次获准增资2亿元,注册资本金从6.75亿元增至8.75亿元;最后一次增资是2013年,汇丰人寿获准增资1.5亿元,注册资本金从8.75亿元变为10.25亿元,并保持至今。
那么,变身外资独资险企后,汇丰人寿将获得哪些优势?李文中向
汇丰集团方面亦表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汇丰人寿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我们很高兴可以有机会增加投资、继续扩大业务规模,与中国寿险市场共同成长。”
银保渠道业务占比超9成
作为一家已经成立13年的寿险公司,汇丰人寿仍未进入盈利周期。
2021年,汇丰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4.46亿元,同比增约30%,但全年净利润则亏损2.25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亏损延续,净利润为-2.23亿元。对于亏损的原因以及将采取哪些手段减亏等问题,汇丰人寿亦未回复,但在李文中看来,或与汇丰人寿变身外资公司后,公司加快业务发展,新单业务大幅增长有关。
作为银行系险企,汇丰人寿拥有让其他保险公司艳羡的渠道优势。但自2013年汇丰人寿宣布关闭上海运营的个人营销渠道后,其对银保渠道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这从该公司近几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就能看出。2016年年报显示,汇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中,银保渠道收入为8.22亿元,占比高达96.4%,个人代理和员工直销仅为0.15亿元和0.14亿元。2017年年报显示,汇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中,银保渠道收入为11.57亿元,占比高达97.7%,个人代理和员工直销仅为0.15亿元和0.12亿元。
2018年及2019年报显示,汇丰人寿原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产品、保护投资款新增缴费前三的产品以及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前三的产品全部是以银行代理为主要销售渠道,占总保费比例98%左右。到2021年汇丰人寿银保业务收入为22.66亿元,占整个保险业务收入的92.6%,其保费收入前五的产品均来自银行代理渠道,且多为分红型年金险。
一位寿险业内人士曾告诉
的确,对银保渠道的高度依赖,也造成汇丰人寿给银行贡献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汇丰人寿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达1.66亿元,较2020年的0.83亿元增长了一倍。
一位险企管理层人士曾向
李文中亦告诉
不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总监朱俊生认为,过去银保渠道只能带来规模,不能创造太多价值,但近几年银保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大型险企也在重新评估银保渠道的价值。银保渠道的特点是业务量上来的快,所以很多险企会在规模和价值之间做出一些取舍。但朱俊生也强调,从长期来看,通过银保渠道发展期缴业务更有利于将来的业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