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肺癌“钻石”靶点第三代抑制剂国内获批,患者如何获益如何
他们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MS3细胞株中发现ALK融合基因。而到2007年,日本自治医科大学Manabu Soda等人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文,他们首次在日本的肺癌患者中发现ALK基因与EML4基因的融合,为晚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
然而,作为第一代ALK抑制剂,克挫替尼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仅约11个月,“这个时候就产生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称为医学上未被满足的。为什么只有11个月?能不能更长?如果能更长的话,那这就是临床需要的。”
目前,第三代ALK抑制剂也开始应用。辉瑞公司开发的洛拉替尼目前是全球唯一获批的三代ALK抑制剂,“首先它在化学结构上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大环酰胺的结构,有了这个结构它的穿透力就会比较强,另外跟ALK的结合力也是比较强,在临床上显示比较好的效果。”陆舜解释道。近期在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公布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已突破三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洛拉替尼治疗之下患者的第三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63.5%,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吴一龙认为,这就是所谓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
陆舜就这一问题表示,洛拉替尼在国内上市意味着,“中国ALK阳性的病人,不管是初治还是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都可以用洛拉替尼,也都可以从洛拉替尼治疗中获益。”另一方面,“只要能够很好地解决支付性的问题,毫无疑问这个药物应该用在一线,因为这些病人获益更明显,所有的靶向药物治疗当中都证明了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癌症领域的异军突起,包括免疫疗法等在内的联合方案在临床上被不断探索,在ALK阳性患者身上也有着一些讨论。但吴一龙对
他认为,这两种治疗都有它存在的合理依据。然而,从个人角度来说,他更喜欢简化治疗。“因为治疗的手段越少、越单纯,病人的毒性会更低、耐受性会更好。”吴一龙从此前的研究联合治疗转变为现在的越来越简化,“能够用一个药的不用两个药,能够用两个药我不会用三个药,都是这样的原则。”
当然对于剩下的近三成的患者,吴一龙认为仍然需要去进一步探索原因,但并不是为了这部分患者就对所有患者都进行联合治疗,“这不符合精准治疗的方向。我们要探寻的原因是,哪些因素影响到了这个效果不好,对于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来探讨联合治疗。”
吴一龙还着重指出一点,就当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即ALK融合的病人能不能跟最热的免疫治疗联合起来?“到今天为止,我们获得的证据非常清楚地表明,ALK融合的病人用免疫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毒副作用远远超过了我们可能得到的好处。”
陆舜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