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善信托政策和实务宣讲会 叶正猛:增进慈善信托的亲近感
:“公益事业注入金融优势,专项信托创制慈善蓝海”。当然慈善信托的功能远不止保值增值。
其实,最初慈善信托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很明了通达的操作。在13世纪,英国颁布了《没收法》,虔诚的教徒采取信托方式取代捐赠,委托他人经营管理土地,将取得的收益全部交给教会用于宗教事业,从而形成了公益信托的早期雏形。很容易理解,没有什么神秘感。如同我们新湖期货公司实施的“保险+期货”金融扶贫项目,用期货套期保值的原理,破解原贫困地区农产品价格风险,保障农民的收入。这个项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评为“全球减贫最佳案例”。说起期货似乎很深奥,其实期货于十九世纪中期在美国芝加哥起源,本身就是为了防范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可见回归本源,都无神秘可言。
我们要回归初心,回归慈善公益实际需要,降减慈善信托神秘感,让其走入寻常生活中。
二、着眼现代金融的魅力,展现信托对慈善公益的创新性。
信托是一种理财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现代金融,有它特殊的魅力。按照金融学家陈志武教授的观点,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配置。慈善金融可以使传统的“善款”放大功效,让资本释放出美好力量,让善意善心聚沙成丘,让慈善公益提高效应。
想起温州仙岩洞景区一首古诗来做比喻:“策杖仙岩路欲穷,白云深锁翠微中。老僧遥指丛林处,转过山坡有路通。”公益信托加基金会的组合方式可以帮助基金会很好地完成捐赠的接收,可以帮助捐赠者很好地规避法律、税务等问题,真正做到善款用在可用的地方。
信托公司是唯一横跨三大资本市场的金融机构,功力很强。公益金融的魅力展现,一定能够提高人们对慈善信托的认知认同。
三、发挥慈善信托的优势,增强慈善信托的吸引力。
上述“魅力”本身就是优势,在同光大信托的持续交流中,我们认识到,慈善信托还有其他许多优势。
——慈善信托保证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每单慈善信托设立单独的信托专户,专户内信托财产与受托人固有财产相互独立;受托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被宣告破产而终止,信托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委托人的信托财产与委托人的其他财产相互独立,保障受益人不因委托人破产或发生债务而失去享有其对该信托财产的权利。
——慈善信托充分尊重委托人意愿。设立慈善信托,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署信托文件,并对信托目的、资金运用等进行约定,可确保信托财产能依照委托人之意愿使用,任何人均不得主张使用该财产;且慈善信托支出灵活。
——信托公司发挥金融优势,为信托资金提供保值增值。由于信托公司为唯一一个横跨三大资本市场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资产组合,为信托资金保值增值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资金效益。
——信息公开透明。所有慈善信托均在民政部网站备案公示,接受民政部门和银保监会双重监督,增强项目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慈善信托有监察人制度。慈善信托可以设立监察人,监督慈善信托的实施,确保慈善信托运行均按照委托人意愿,且均用于慈善目的。
——高净值客户慈善信托,可作为家族精神的传承。由本人或家人出资设立慈善信托,家族成员可以共同管理,共同筛选项目;成为家族共同的慈善平台。有道是“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对于高净值客户来讲,不光是给予社会、帮助社会;也是给予家族的一个精神传承。
——慈善信托交易灵活,拓展更多创新模式。如光大信托坚持以精益管理为原则,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各类型创新模式,探索慈善事业法更多路径,致力于为委托人和受益人提供最好的服务。公司慈善信托涵盖多个种类。
不仅在宣讲中,而且在实务,做足“优势”,提升企业或高净值人群对慈善信托的关注度、兴奋度。
四、向往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加大对慈善信托的政策倾斜度。
要增强慈善信托的亲近感,最重要的是,着手解决实施过程中实际问题。为向往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实行政策倾斜。这段时间,公益界对慈善信托亟待解决的问题讨论比较多,比如税收优惠、财产登记制、财产多元化等等,都需要引起重视。
这里,政策倾斜最主要是应该把慈善信托的监管与一般信托区别开来,充分体现法律政策对慈善公益的推许扶持,唯如此才是憧憬共同富裕的宏愿。期待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有所探索、试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增进慈善信托的亲近感,最终提高慈善信托的社会参与度,要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顺天时,倚“地力”,慈善信托才会长势喜人。对于信托机构来说,哪家信托机构有优势,哪家慈善信托会做得更好——“舍后芳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