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金控集团多渠道融资 探索城投转型新路径
城投转型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中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推力”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拉力”下,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并实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已成为各界共识。但城投转型发展之路到底如何走,行业内尚无共识,且市场对于城投转型的态度较为矛盾。对于城投公司来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城投公司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之路。
5月29日,唐山金控集团副总经理孔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
唐山金控“多条腿走路”
孔立军对《日报》
唐山金控集团是唐山市属城投平台,注册资本92亿元,其中唐山市国资委持股98.5%,截至2021年12月31日,唐山金控集团总资产332.31亿元,总负债186.78亿元,所有者权益145.43亿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9.47亿元,利润总额11.08亿元。
城投公司未来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实现健康发展呢?孔立军结合唐山金控集团自身发展实践向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唐山金控集团总计拥有约3万亩土地使用权,按现值计算土地价值约360亿元,土地储备居全市城投第一。2014年至2015年,在唐山市政府支持下,唐山金控集团战略增资唐山银行,2016年定增唐山港,2020年4月份唐山市政府将其持有的冀东发展集团45%股权无偿划拨给唐山金控集团,2022年4月份唐山市政府又将其持有的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无偿划拨给唐山金控集团。
在拓宽市场融资渠道方面,孔立军表示,公司目前开拓了授信、非标授信、企业债、公司债、境外债以及间产品等多种融资渠道,同时正在积极尝试REITs等产品。2022年5月份,唐山金控集团成功发行10亿元短期融资券、10亿元非公开短期公司债及5亿元私募公司债。
作为唐山金控集团债券发行承销商之一,财达证券债券融资部执行董事苑德江对《日报》
在探索城投转型新路径方面,孔立军对
守住城投核心“能力圈”
面对城投转型现状,行业专家给出了不同建议。
“城投的转型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优势,而是要在政企关系、金融势能、区域产业发展这三大‘能力圈’内稳妥转型,关注监管政策变动,守住城投核心‘能力圈’。”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城投应当牢牢把握住自身优势,在核心能力圈内谋求转型。具体的转型方向包括向城市建设主体转型、向城市运营主体转型,以及向产业投资主体转型。
在罗桂连看来,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基于底层逻辑,立足本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实现资源协同,提升城市建设和主导产业的发展能级。
第一,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应当遵循法规政策和改革部署,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调和支持下,广泛借鉴国内各兄弟城市的成熟经验,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形成改革共识,进行集成创新和机制设计。
第二,转型发展的方向是政府投资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不是简单地转变为到市场上赚钱的市场竞争性主体。应当从政府的“融资SPV”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资公司,更好地利用市场化机制牵头完成当地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从只管“找钱还钱”转型为“公共资源利用主体、公共项目实施主体和公共利益实现主体”。
第三,需要实施实质性的体制机制改革。按照“集团化、多元化、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条件合适的主要融资平台为整合主体,将区域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公共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并划分为多个主营业务板块,组建“1+N”结构的政府投资公司。
第四,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型后的融资平台,应当发挥政治优势、体制优势和低成本融资优势,在重大基础设施、城市高能级片区开发、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保障房建设、主导产业培育、产融结合等关系城市发展能级的重点领域,通过有效投资形成核心资产,实现城市发展与公司做优做强做大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