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 政策扩张发力

2022-04-09 16:18:31

  202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分别为18.3%、7.9%、4.9%。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11.6、4.5与2.2个百分点,到2021年第三季度,上述指标分别回落至3.8、0.0与1.1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在2021年,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回落,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出很强的韧性。

  最让分析师惊喜的,是中国出口增速的超级强劲表现。即使抛开1-2月的60.6%的超强增长不谈,3-11月中国出口额月度同比增速的均值也保持在27.2%。2021年10月高达845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也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高。

  中国出口增速之所以持续保持强劲,一是全球疫情促进了中国特定行业的出口,例如医疗物资与设备、笔记本电脑、远程办公设备等;二是全球疫情肆虐与中国防控出色的反差,导致中国企业短期内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不降反升;三是发达国家疫情回落,导致进口需求上升。

  不过,中国出口增速也不可能始终保持20%之上,例如PMI(采购经理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在2021年5月至11月期间已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这意味着未来外部进口需求可能走弱。

  2021年,中国通货膨胀表现出CPI增速处于低位、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增速快速上升的态势。2021年1月至11月,CPI增速由-0.3%上升至2.3%,PPI增速则由0.3%攀升至12.9%。CPI增速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的低迷。

  不过,从2021年10月起,猪肉价格与食品价格增速已经触底反弹。PPI增速一路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快速上升。不过,与2021年10月13.5%的峰值相比,2021年11月的PPI增速已经开始回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上升为2020年2月的6.2%。2021年1月至11月,该指标从5.4%下行至5.0%,表明劳动力市场运行平稳。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内16岁至24岁的年轻人调查失业率却由12.7%上升至14.3%,这意味着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业压力。

  2021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基于上述表态,笔者认为,与202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相比,202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具扩张性。

  财政政策方面,预计中央财政赤字占GDP比率依然保持在2.8%至3.0%区间,地方债发行规模有望显著上升(2022年地方债的实际发行规模可能达到4.5万亿元左右),且会要求财政政策前置(集中在2022年上半年发力)。

  货币政策方面,2021年下半年已经有两次降准,12月20日LPR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了5个基点,预计在2022年(尤其是在2022年上半年)将会有进一步的降准(2次左右)与降息(20至40个基点),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也有望进一步发力。

  除宏观政策外,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因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到坚持“房住不炒”的同时,也提出要“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考虑到上述政策调整,笔者预测,2022年全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5.3%-5.5%,季度经济增速保持前低后高态势;全年CPI增速达到2%-3%、PPI增速回落至5%~6%;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上下。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维持平稳较快增长,也将继续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

下一篇:永兴材料:公司目前正在申请白市村化山瓷石矿300万吨年采矿许可
上一篇:实施受疫情影响公积金贷款不作逾期处理有关措施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