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斥资8亿成立养老公司
2月17日,记者从天眼查获悉,太保养老(北京)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郝连山,注册资本为8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养老服务、护理机构服务(不含医疗服务)、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股权穿透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国太保(27.980, 0.33, 1.19%)旗下中国太平洋(3.210, 0.02, 0.63%)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寿险”)100%控股。
近期,中国太保在养老领域动作频频。2月8日,太保寿险成功摘得北京大兴区旧宫镇一多功能用地性质的地块,将用于建设太保家园北京国际颐养社区,以满足以北京地区为重点的京津冀地区多层次品质养老需求。据悉,中国太保养老社区当前已覆盖10个城市,共计11个项目,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养老照护服务。
拉长时间来看,近几年,保险资金参与养老保障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以说是成效显著。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介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养老金融领域的主要力量之一,保险业及保险资产管理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点,深度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在养老金管理和养老产业投资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在养老产业投资方面,以泰康保险、中国人寿(30.550, 0.12, 0.39%)、中国太平、中国太保和大家保险等为代表的保险机构积极布局医养大健康产业。”曹德云透露,截至2021年11月,保险机构在全国34个城市布局养老产业,累计提供超过13万张床位,国内布局养老的人身险公司比例达47%,通过轻重资产多种模式布局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目前养老社区发展模式主要分为重资产、轻资产和轻重结合模式。重资产模式即自产自销、直营管理,保险公司直接投资与开发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等养老地产项目,集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三个角色于一体;轻资产运营模式则多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下的养老服务,借助于公共医疗资源,打造新的医养服务模式;而在轻重结合模式中,保险公司较少参与到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中,更多地将资金运用于提供护理和运营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重资产模式的优势在于保险公司是运营服务的核心负责人,对服务质量有较高的掌控性,对增强客户黏性具有重要作用。但保险公司自建养老社区需要承受较高的前期成本与长回收周期,且养老服务的城市扩张速度慢,可能失去部分先发优势。考虑到养老社区的投资周期较长,且国内目前仍处于加速布局阶段,商业模式尚未得到长时间的验证,小险企多采用参股、战略合作等介入康养产业链的轻资产模式。
而具体到险企争相发力养老产业的原因,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对记者指出,目前政策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巨大的市场需求正在释放。商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保险业参与养老服务产业。
他分析道,一方面,养老的主要支出项目包括康养、护理和医疗等,养老保险发展必须与康养服务资源保障结合起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优质康养服务相对稀缺,发展不均衡。养老保险与服务结合,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获取与提前锁定优质康养服务资源是消费者的重要诉求。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业的结合可以促进负债端保险业务与资产端投资业务的融合。养老服务业投资规模大、盈利周期长,需要长期资本的投入。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的属性,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可以成为养老服务业重要的资本来源。另外,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业能够缓解保险资金错配压力,规避经济周期性风险,弱化因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提升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太保养老投资公司总经理魏琳此前也指出,养老健康产业与保险业天然高度契合,共同关注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投资养老产业,可提升保险端的竞争力,同时促进投资端优化资产配置,助力保险公司实现内涵式增长和差异化竞争,是保险业转型发展不可错过的机遇。
“从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到重资产的大型养老社区、轻资产的养老服务,再到长期护理险、健康医疗险等养老相关的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在养老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积极参与养老金管理,稳健实现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长期养老资金开展跨周期投资,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服务好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发挥着积极作用。”曹德云表示。
做细,就是要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形成品牌。养老产业是一个含义很广、链条很长、覆盖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部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学会取舍,充分研究老龄需求和市场,特别是要把支付能力与支付结构、产品与服务结构衔接起来,做好商业模式。
其次,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运营补贴。“目前养老产业还在发展的初步阶段,险企入局时的经营压力比较大。现有的一些政策基本是针对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但事实上,养老社区这样的营利性机构,也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参照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适当提供一些税收优惠和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