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千亿!1月地方债同比增长93% 助力经济“开门稳”
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紧张的当下,地方政府投资十分依赖发债筹资。今年1月份地方发债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93%,而且不同于去年1月发债均为再融资债券,资金只能用于偿还旧债,此次地方发债八成以上为新增债券,新增资金全部用于重大项目投资。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记者,今年1月地方发债大幅增长,这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为了落实中央稳字当头部署,财政部提前下达了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各地加快发债,将资金投向重大项目,以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1月13日,河南成功发行约382亿元专项债券,拉开了1月地方发债序幕,此后不少地方接棒发债,1月份共有24个省市发行了地方债,6989亿元发债规模仅次于疫情暴发时的2020年1月,处于历史次高位。由于去年1月发债进度慢,而今年发债进度明显加快,这使得相关发债数据出现大幅增长。
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数据,1月份发行的新增债券中,专项债券发行4844亿元,占财政部提前下达额度比重约33%,占1月发债总额比重约69%。1月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占比分别为41.8%、18.5%和14.7%。
一般来说,财政实力越强、债务负担越低的地方获得的新增债券额度越大,因此东部发达省份发债规模居前。今年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分配上,还充分考虑了各地项目资金的需求和施工条件,项目资金需求多、施工条件好的地方获得的额度更多。
比如贵州已经公开了发债信息披露文件,计划在2月10日发行约287亿元政府债券。中泰证券研究所统计发现,截至2022年1月底,共有20个省份披露2022年2~3月地方债发行计划,披露总额共计8580亿元。不过从1月份情况来看,实际发债规模明显高于计划发债规模。
重庆市财政局在上个月底发行今年第一批新增政府专项债券274.02亿元。该局公开表示,债券资金到位后,市财政将尽快拨付资金,推进项目在一季度尽早开工、加快建设,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促进全市经济2022年“开门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曾对记者分析,基建投资将是2022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背景下,2022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7.0%至8.0%。而全年基建投资同比有望实现4%至6%的增长。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考虑到城投债紧缩、土地财政负增长和一般公共预算投向基建比例有限的影响,专项债独木难支,资金端缺乏明显的发力点,2022年全年基建投资大幅反弹的概率较低,预计全年增速在4%~6%左右,整体走势前高后低。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去年底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梳理项目资金需求,提高项目储备质量,统筹用好债券资金,努力做到开工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拉动有效投资。全面建立支出进度通报预警制度,所有专项债券项目要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严格落实专项债券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和违规使用专项债券处罚机制,对违规地区和单位实施扣减新增限额、暂停发行使用、收回闲置资金等处罚,确保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记者,今年经济稳字当头,不仅体现在加快发债拉动有效投资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体现在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潜在财政风险,这也有利于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