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保人数近1亿人 惠民保可持续吗?

2022-01-26 19:31:04

  近年来,惠民保在各地快速发展,但该类业务由于不进行核保、统一费率、产品大都为短期险,可能因为参保人逆选择导致项目不可持续。同时,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还设置了业务最低赔付水平要求,险企很可能出现亏损,降低后续参与积极性。

  惠民保井喷式爆发,反映出城市群体对健康保障的巨大需求,也为商业健康保险构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画出精彩的一笔。

  但是,从惠民保的发展与运营现状看,其依然面临着参保率、赔付率以及信任危机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每在一个城市推出,惠民保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哪一款保险产品能得到这样的瞩目。”据一位参与惠民保的第三方平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不仅既往症人群可以投保,报销范围也拓展并涵盖了医保范围外的相关医疗费用,各地的惠民保都在力争扩大保障范围,降低理赔门槛,产品在赔付比例、免赔额上进行升级。

  ,而要想把纯保费估计得更为准确,预期赔付中除了考虑投保人选择性投保和既往症患者带来的风险外,

  可能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巨灾风险造成赔付额增加的情形,即估计纯保费时要在历史赔付额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安全附加,不同公司的精算师则可能有不同的考虑。

  目前,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健康保险工作委员牵头发布的《“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指出,

  部分地区惠民保产品参保率较低,会让保费资金池规模不足,运营成本不能有效摊薄,保险公司风险难以把控,

  惠民保的保费不断上涨,在一些观察者看来是因为参保人群年龄偏大、核保宽泛,造成险企实际运营亏损严重。

  上述报告认为,惠民保目前尚处于早期的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中长期的赔付趋势以“保本微利”为理想状态。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惠民保参保门槛较低,增加了其中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

  使得惠民保对非健康人群的吸引力更大,健康人群的投保意愿相对较小,长期来看项目将更容易受到死亡螺旋效应的影响。

  以沪惠保为例,其不论年龄、性别,1年的保费均为115元,最高保障为230万元。不过,其医保目录外住院自费医疗费用超过2万元的部分方能报销,既往症人群赔付比例和非既往症人群赔付比例也有限制,分别为50%、70%,这样降低了超赔风险。

  “据医保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职工医保次均住院费用为11888元、次均个人自费住院费用2900元,普通疾病较难达到惠民保起付线,大大降低了险企大额赔付可能。”平安证券分析师王维逸表示。

  据悉,目前在满足监管规定条件下惠民保产品的附加保费一般设定为总保费的20%至30%,但对于其几十元和一、两百元的总保费,不少保险公司仍认为上述比例的附加保费难以应付其额外投入的推广费用和这类新业务带来的核保、理赔及保单维护成本的增加。

  因此,相对纯保费而言,有效维持或进一步降低惠民保产品附加保费,才是维护该类产品普惠性的主要途径。

  1月4日,沪惠保发布的半年理赔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沪惠保赔付总金额超过3.78亿元,平均每天为客户送出超过207万元赔付额,单人最多累计获赔超过40万元,单人案件最高赔付金额为30万元

  对于惠民保的未来,朱铭来认为,医保主管部门可以与保险监管机构合作,建立惠民保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可涵盖可持续性与普惠性两个维度。更有专家建议,随着惠民保在一、二线城市的饱和,可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小型城市和县城、乡村地区的发展模式。

下一篇:股票发行与上市的关系 股票发行与上市区别
上一篇:新产业:目前公司国内和海外销售的发光试剂毛利率差别不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