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年规模腰斩!这类银行产品怎么了?
记者注意到,根据央行官网近日披露的2021年统计数据,中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不断下降。自2020年4月末,中资全国性大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突破12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后,规模便不断下降,到今年11月末已降至5.46万亿元。
某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结构性存款的本金做了定期存款,收益会挂钩一个指标,比如黄金、外汇,外汇挂钩的都是货币对,如欧元兑美元、美元对日元等。结构性存款在合同中就注明了本金安全,风险等级为R1,有一个保底收益。该工作人员认为“结构性存款本质就是一个存款(产品),然后把收益拿去做投资”。
随后,2020年6月份,多家股份行又收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有证券公司分析,此次压降结构性存款的初衷在于抑制套利。据记者了解,在流动性充裕环境下,若票据、债券与结构性存款间价差持续增大,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升结构性存款规模增长。套利者可以通过贷款、票据、债券等方式融资,将资金投资结构性存款,赚取其中的利息差。
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近一年,结构性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因为定期存款利率在降低,结构性存款就是定期,利率也会降”。工作人员表示结构性存款一般是以中间档结息,目前该行正在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中间档利率为3.00%,同时也表示“有时候也会临时发放一些高的,比如说3.20%的,可能额度会比较小”。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一般30天结构性存款收益率能达到3.28%,92天能到3.1%,期限短的估算的越准确,所以参考利率高一点。当记者询问结构性存款产品有没有减少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可能会有这个趋势,但目前来说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存款产品利率都在下行,目前买结构性存款的客户不太多,买理财的客户会多一些,而银行理财的收益也会相对高一些,但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
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只有一款结构性存款产品可以购买,收益率是1.35%和3.20%其中之一,本金没有什么风险。当记者问及利率变化时,工作人员表示“去年低档是1.5%左右,高档是3.5%左右。现在是比原来低了一点点”,工作人员也表示若不是很追求保本的话,一般的理财产品也能符合需求。
另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该行只有一款30天期限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发行,业绩基准是1.00%和1.75%,且起购金额为20万。该工作人员建议“直接做定期,定期的收益也不比(这款结构性存款产品)差”,工作人员表示该行“最近一年结构性存款都是20万起的,以前有段时间是5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