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家券商旗下144只大集合彻底变身公募基金

2021-12-27 16:50:04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资管行业在统一监管的指引下,以破刚兑、去通道、降杠杆为主要整改方向重塑行业格局,使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实现券商资管业务平稳转型。近两年多来,券商或计划成立公募基金事业部、或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实际上已步入了公、私募两条不同思维业务的新阶段。

  从券商表现来看,12月完成参公改造的大集合产品数量最多的当属东海证券。12月以来,东海证券先后有东海证券海鑫双悦3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资产管理计划、东海证券海盈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资产管理计划、东海证券海鑫添利短债债券型资产管理计划、东海证券海盈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资产管理计划和东海证券海鑫尊利债券型资产管理计划共计5只产品成立。

  数据进一步显示,从公司来看,中信证券(25.970, 0.28, 1.09%)、光证资管、东证资管和国泰君安(17.580, 0.10, 0.57%)资管四家已完成彻底合同变更的大集合产品数量均超过了10只,分别为16只、14只、13只和10只。东海证券、海通资管、广发资管、华安证券和中金公司(49.170, -0.39, -0.79%)5家已全部完成大集合改造产品数量都超过了5只。中信建投(28.970, 0.05, 0.17%)、太平洋(3.260, 0.00, 0.00%)证券等9家券商完成的大集合数量改造目前只有一只。

  然而,完成参公改造,并不是大集合产品华丽转身的终点,而仅仅是起点而已。众所周知,资管新规规定,公募化改造产品自批复日起,存续时间不得超过三年。日前,国泰君安资管旗下两只参公大集合率先成功获批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也普遍被业内视为大集合产品兑变为公募基金的最后一步。

  事实上,目前,139家证券公司里,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系队伍仅有14家,包括华融证券、山西证券(6.500, 0.01, 0.15%)、国都证券、东兴证券(11.500, 0.10, 0.88%)、北京高华、中银证券(13.130, 0.00, 0.00%)6家券商,以及东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国泰君安资管8家券商资管子公司。2021年以来,也只有国泰君安资管一家拿到了公募基金牌照。

  同时,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目前还有五矿证券和华金证券两家券商正在排队申请公募牌照。其中,五矿证券和华金证券分别于2019年11月25日和2020年8月27日接收资料,也分别在2019年12月2日和2020年9月3日补正通知。国联证券(13.790, 0.09, 0.66%)也设立公募业务部,进而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两家头部券商先后表示将设立全资资管子公司,并计划申请公募牌照。2月23日,中信证券董事会表示,同意出资不超过30亿元设立中信资管,且为其提供累计不超过人民币70亿元(含)净资本担保承诺。而中金公司董事会3月30日宣布,同意出资不超过15亿元设立中金资管,并为其提供累计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含)净资本担保承诺。随后4月,中信建投也宣布掏不超过25亿元成立资管全资子公司。至此,头部券商旗下资管全资子公司的版图都已成形。

  2021年,A股市场有些不同,特别对于不少公募基金经理而言。在他们看来,权益类公募基金年度收益首尾相差超100个百分点的年份是很少的,更别提目前差距已达到了150个百分点。同样,券商资管旗下的公募基金权益类基金表现分化,首尾差距也有90个百分点左右。

  数据显示,2021年券商系公募基金中,权益类表现最好的是长江资管旗下的长江新能源产业基金。该新能源主题基金成立于2021年4月中旬,截至12月17日,净值增长了63%以上。不过,公募基金中表现最好的为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同期收益超过120%。

  如果从2021年以来看的话,表现最好的来自于中金公司旗下参公改造的大集合产品中金新锐。截至12月17日,中金新锐a在2021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43.15%,跻身同类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前5%。财通资管价值发现a,2021年以来的业绩增长也有34.46%,排在所有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前5%左右。张燕管理的中银证券新能源基金同期也有超过33%的净值回报。中泰玉衡价值优选和东方红京东大数据的同期收益也都接近30%。

  2021年以来,券商加大了在FOF业务的布局,不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业务,FOF产品的数量都有明显增长。尽管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8.64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0.3万亿元,距离其巅峰时期的18.77万亿元相去甚远,但多家券商及券商资管的主动管理能力占比则是有了明显的提高。

  以公募FOF业务为例,券商资管系共有9只FOF运作。截至12月17日,9只FOF2021年以来全部都为正收益,表现最好的是国泰君安资管君得益三个月持有a,该基金产品的净值上涨了9.5%。东方红颐和积极养老目标五年、东方红颐和平衡养老目标三年和东方红颐和稳健养老目标两年同期净值涨幅分别为6.19%、5.51%和2.87%。

  此外,“固收+”一直是券商资管这几年转型主动管理中最为极力开拓的方向。表现得最好的是长江可转债a,自2021年初至12月17日,净值增长超过22%。华泰紫金周周购3个月持有同期净值涨幅超过15%。

  背靠母公司资源,券商资管相较公募基金有了更为突出的平台优势,进而承接更多资源。过往,固定收益一直是各家资管吃饭的主战场。在固定收益的基础上扩展“固收+”,事实上也有不少券商在这些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特色。

  就FOF而言,其实券商资管的FOF业务开展已久,主要是挑选优质私募基金进行配置,以满足高净值群体的需求。早在2005年,招商证券(17.290, -0.03, -0.17%)就发起了第一只私募性质的FOF招商基金宝,募资规模13.58亿元,也是FOF品种中出现最早的一种。但是受制于多方面的原因,券商FOF没有取得快速发展。不过,部分券商及券商资管一直坚持在运营相关的FOF产品,相关业务的经验已积累超过15年。

  相比较而言,公募FOF产品则是始于2017年南方全天候策略基金的问世,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被市场视为小众品种,属长期坐冷板凳类型。进入2021年,FOF产品进入爆发期,仅仅是在上半年,公募FOF的规模较年初就增长了4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把2021年定位FOF的元年。

  对于券商背景的资管公司发行FOF产品的优势,德邦资管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对外表示,券商的研究和投资能力较为全面,能为FOF投资提供强大的投研支持。券商可以借助自身的研究所团队去进行宏观自上而下的研究和大类资产配置,底层除了可以配置全市场的私募、公募基金外,还可以借助券商资管的权益、固收等专业团队优势去进行自身底层绩优产品的投资。同时,券商结合交易的优势,能对所投产品的策略、投资风格做出更细致的分析,从而辅助到FOF投资中来。

  “过去券商做了很多ABS产品,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比如,甄选核心资产方面,更好地理解REITs项目的筛选标准,快速锁定核心项目,做好项目的前期尽调,做好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控制。”前述深圳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权益投资一直被视为券商资管行业进军公募基金业务的短板。众所周知,券商资管产品,过去多年追求的都是绝对收益思维。面对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业务,早先多少都会有些水土不服。而每年的收益大战中,也很少看到券商资管系产品占据冠军宝座,也很难看到它们的大面积垫底。

  点评:该基金今年来并无太多新能源板块、周期因子,并不抱团,其更擅长挖掘消费和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而且在持仓结构上也比较均衡,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更多时间都维持在50%左右,并不过分集中。从过往实际操作来看,该基金净值回撤后,修复能力比较强。

  点评:该基金产品持仓均衡,重仓股较为分散,2021年以来也涉足新能源、周期等热门赛道,但并不抱团押注单一行业,也不过分集中持仓某只个股,擅长产业链挖掘。目前,基金经理在管规模只有56亿元左右,不足百亿元,规模比较舒适。

  点评:2021年持仓中,基金经理没有在新能源及周期股中淘金,而是在“中字头”股票中精选,同时也关注小盘股的投资机会,选择的行业也很分散。在拥抱新能源、周期股的当下,基金经理对自己的投资风格能做到坚持且不漂移。

下一篇:物流板块龙头股票
上一篇:遇冷!昆明各区域一整年卖出的地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