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一年300万挂靠费就可变身假央企!连股上市公司也被忽悠
“挂靠国企央企、对接优秀民企成为国企/央企旗下子公司、让民企享受央企、国企待遇……”让民企变身“央字号”,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不靠谱,不过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灰色地带。
尽管各级部门多次打击,但在利益驱使下,在灰色地带行走的“假央企”数量已有“泛滥成灾”之势。10月22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曝光一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共涉及企业353家,注册地涵盖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在一位国企改革研究人士看来,虽然这些“李鬼”企业或非法社会组织处在不同行业,但想方设法“变身”央企旗下,往往都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暗访发现,在这个被称为“挂靠”的市场,中介机构或掮客明码标价:“挂靠”央企四级子公司或更低层级,每年费用在300万元以上,“挂靠”偏远地方国企每年费用也要80万元。
在错综复杂的股权交替背后,隐藏着一条灰色的“假央企”利益链:除了借国企、央企之名揽工程做业务的“李鬼们”,还有赚取差价的中间商,以及拿到巨额费用的幕后操盘手。
电影《笑傲江湖》有一句经典台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外人看来,民企、央企、中介等多方混杂其中的“挂靠”江湖多少显得有些神秘。
刚过而立之年的吴涛(化名),就是这个江湖中的一员。从名片上的职位来看,吴涛是一家企业管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办公地点在北京CBD某高档写字楼内,提供全程一站式企业服务。
虽然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但在吴涛和其所在公司提供的服务中,有一项超出普通人想象:给民企披上国企或者央企的外衣。
吴涛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时常会发布类似以下内容的广告:“挂靠国企央企对接优秀民企成为国企、央企旗下2级、3级、4级、5级公司让民企享受央企、国企待遇,提升股东背景,增强谈判优势,获得更高的融资和授信,投标、承接项目更有底气!”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在央企聚集的北京,提供类似业务的中介不只吴涛一人。他们多为工商、税务等代理服务机构的员工,通常会在微博、贴吧、招聘论坛等平台发布大量相关信息,并通过特殊字体等隐晦方式,留下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