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上市潮:“精神病第一股”康宁医院再闯A
这家始建于1996年的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于2015年11月登陆港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精神专科医院上市公司。2016年12月,康宁医院首次提交了A股上市申请,但经过漫长的审核等待,2018年1月,被证监会告知首发未获通过。而这次是其第二次闯关回A。
对于为何要在H股上市后还要执着发行A股,康宁医院表示,公司自有医疗设施、患者及商业伙伴均位于中国大陆,两地上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声誉和影响力,提升公司医疗技术水平,优化医疗设施和环境。同时,可以提供内资股的流动性,促进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留住和吸引更多人才,并使用A股支付落实并购事项。
但也有投行人士认为,康宁医院急于回A是想寻求更高的市值溢价。6年前,康宁医院以每股38.7港元的发行价登陆港股市场,截至2020年年底,五年四次股息分红,业绩保持稳定,但公司股价近年一直在低位运行。
回溯往年,业绩报告亦显示,2016年-2020年,营业收入持续攀升,分别为4.15亿元、6.66亿元、7.46亿元、8.61亿元、10.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波动较大,分别为6883万元、4907.1万元、8059.6万元、5728.9万元、7000万元。
从最初20张床位做到如今8000多张床位,靠的是改变社会大众对精神专科医院犹如“关押病人的牢笼”刻板印象的想法。“在以前,大家不把精神病人当成人,把他们当成怪物,怪物是要被关住的。但其实,他们只是病人,经过科学的治疗,他们可以被治愈。”康宁医院董事长管立伟曾表示。
最近,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团队基于CMHS数据,对国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精神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探讨,2021年9月21日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据称,该研究发现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在这些抑郁障碍患者中,仅有9.5%的人曾接受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得到充分治疗的只有0.5%。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上次提交A股上市申请失败后,时任康宁医院董秘王健在朋友圈发文称,“没有过会,我很意外!会场上我是那么自信,5道题回答得堪称完美。被叫进去听到没通过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据悉,发审委当时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康宁医院的管理输出模式、关联方与关联交易、工业物业改为医疗用途、房地产投资等。
时隔几年,精神卫生相关企业也在增多。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精神卫生相关企业共7824家,近10年来,精神卫生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新增380家,增幅77.57%,是近十年中增幅最大的一年。2020年新增精神卫生企业706家,同比增长7.46%。
有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港股市场起步早,发展成熟,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解决融资需求,有助于境外业务发展及提升境外品牌影响力,但现在A股市场估值渐高且日趋成熟,“A+H”双重上市可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尤其是医疗、医药、科技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