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知识:请查收这份秋季入学防疫指南

2021-08-27 18:17:08

  返校开学在即,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8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的疫情防控情况。根据目前的防疫形势,教育部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秋季开学返校标准,逐校评估开学返校条件,不达要求不能开学。同时,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暂缓返校,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在开学之后,各校要保障完善校门管理、卫生消杀、物资准备等工作。学校的教职员工和12岁以上的中学生、高等学校学生也要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高校:返校前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为做好新学期开学的防疫工作,据教育部要求显示,各地和学校要切实加强返校前人员健康监测,精确掌握师生返校前连续14天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中高风险地区学校暂缓开学,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暂缓返校,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

  同时,高校师生员工还严格开展核酸检测,开学入校时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入校后再做必要的核酸检测。

  据悉,在应对此前7月底至8月初,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在国内引起的多点散发疫情,教育部曾对秋季开学提出3条硬性要求。具体来看,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当地要求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有效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学校不能开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既要克服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麻痹松懈的倾向,同时也要防止出现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的倾向。”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

  什么时候能摘掉口罩?教育部明确了

  在发布会现场,记者还了解到,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日前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以下简称《方案》),该文件特别指出,对中小学生来说,如果学校所在县(市、区)范围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学生上课时可不佩戴口罩,幼儿在园期间可不佩戴口罩。

  此外,针对开学之后的校园管理工作安排,教育部也明确表示,学校发生疫情后的应急处置要由地方党委和政府统筹,安排必备应急隔离场所和物资,为发生校园疫情后大规模师生应急隔离、人员转运、紧急救治等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染性强、潜伏期短,而且影响面比较广,对于人群高度密集的校园,特别是高等学校来说,一旦出现突发的疫情,需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进行严格的、独立的隔离工作。”王登峰表示。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也表示,开学后各级学校要做好聚集性活动管理。“根据校园情况合理控制人员密度,加强对开放的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内的人员密度控制,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高等学校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原则上应安排在室外举办。托幼机构要从严控制开展儿童聚集性活动,不组织大型聚集性活动。”

  疫苗:符合接种条件的12岁+学生应接尽接

  针对各地疫情形势的不同,各地也在按具体情况部署秋季开学的防疫工作。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晓明表示,“考虑到学校场所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一直坚持比社会面防控更加从严从紧的原则,提出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明确的返京返校要求”。

  其中,凡是有过出京史的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员工,除了落实好北京市现有防疫措施外,还要在京满14天后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校。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各区、各高校在做好线下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做好线上教学准备,确保开学后居家不能返校的学生在家如在校,同标准、同进度、同质量地进行学习。

  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学生接种疫苗的工作当下也正在广泛开展中。根据《方案》要求,学校教职员工和12岁以上的学生、高等学校的学生,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要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托幼机构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逐一查验幼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如发现有漏种,要及时督促家长补种。

  刘晓明表示,目前北京市也正在加快12-17岁学生的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目前我们的小学和幼儿园还没有开展疫苗的接种。而在刚经历了假期的人员广泛流动后,学生是风险较大的易感人群。基于上述原因,在开学返校前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的工作十分必要。”

下一篇:宽信用预期升温 信贷投放将加力
上一篇:学院型医院三博脑科冲刺创业板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