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项目给农民带来“双保险”
面对亏损,河南漯河郾城区的养殖户刘忠海同样不轻松,但在说到区里实施的生猪收益指数“保险+期货”时,他言语间有了笑意:“上个月,保险公司通知我们领钱,没想到会赔那么多!”他投保的600头育肥猪拿到了21.5万元的赔付,“这个保障水平还可以,猪该卖卖,亏的,保险还能弥补一部分。”
据大地期货衍生品部副经理林唯玮介绍,2019年以来,大地期货在河南多地开展了养殖类“保险+期货”项目,帮助养殖户防范饲料价格风险,但一直缺乏有效管理生猪价格波动风险的手段。
借鉴大商所编制的蛋鸡养殖利润指数,他们提出利用生猪、玉米、豆粕三个上市品种拟合生猪收益指数。
太平洋产险漯河中心支公司总经理韩明杰认为,这一设计弥补了传统农业保险中缺乏生猪价格、生猪养殖利润保险的空白,保险方案与生猪收益指数标的挂钩,能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养殖主体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郾城区政府部门参与到生猪收益指数“保险+期货”项目的试点中。首批确定对12户中等规模的养殖场户的7000头育肥猪投保,保费共计50.27万元。其中,区政府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三成的保费补贴,养殖户自掏三成,大地期货支付余下的近四成。
“短平快”不仅体现在周期上,更体现在效率上。5月31日至6月31日,饲料成本小幅回落,但生猪价格一度下破1.7万元/吨。到期结算价格低于保险生效时的保障价格,单位生猪收益指数下跌近360元,触发理赔条件。
项目的实施,让保险公司找到了服务三农新的切入点,发现更大市场,政府有政策、农户有需要,他们就有动力去继续创新,进一步把项目做扎实。
项目的实施,让期货公司走近生猪产业链下游,为创新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提供更多可能,培育着产业客户,更增强了各类养殖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
郾城第一期项目投入财政资金15万余元,撬动了包括养殖场户、期货公司在内的35万余元的保费投入,实现了500%的赔付率。
郾城区今年投入50万元,提供保费补贴,有关部门正计划明年申请更多的资金支持,把这个项目推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