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好公司跌了不少,你是如何取得那么好的收益?

2021-08-12 12:01:05

  我觉得大家过去两年对好公司的定义过于脸谱化了,过度从市值角度定义好公司。用结果来推导结果,只要是大市值公司就是优秀的,只要是小市值公司就是不行的。

  我相对来说,不那么看重市值,更看重客观的财务和经营数据, 在今年年初小盘股处在整体低估的时候,买到了一批向下有估值安全边际,向上也有一定弹性的中小市值公司。假设我买一个100亿市值的公司,面对一个几百亿的小行业,目前市占率还不算高,但是竞争力足够突出,能不断提高市场份额,管理层也非常优秀,这样一个公司同样是我心中的好公司。

  拿一个100亿市值的公司和5000亿市值的公司比谁的战略格局更大,或者哪家投资者关系做的让投资者觉得更优秀,有些不公平。一个5000亿市值的公司,可能要面对很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市场空间即便很大,公司离天花板也可能很近了。我不太喜欢这种神仙打架的行业,公司竞争力强,对手也很强。而且优秀管理层的能力是可以不断进化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公司也都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

  一个100亿市值的公司,他面对的竞争对手可能没那么强,离开天花板也比较远。对我来说,选神仙打架的5000亿市值公司,是一道难题;选竞争优势明确强于对手的100亿市值公司,是一道简单题。

  一种是正规军打杂牌军。这在建材、农业等行业中比较普遍。这类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正规军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竞争对手的杂牌军一般很散很差,能够很清晰看到谁的竞争力更强,而神仙打架就很难分辨。这一类公司,强者一般就是行业龙头。

  另一种是中国人打老外。海外的公司很大,逐渐会有一些大公司病,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比较慢。中国有一堆本土企业,体量比海外公司要小,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很快。在响应速度上,对海外企业实现降维打击。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在很多行业看到了,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张。那么在许多海外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行业,中国人打败老外的概率都比较高。这一类公司,强者不一定是体量最大的龙头,也可能是行业里面现阶段体量较小的公司,但是他们和现在的行业龙头(可能是外企)相比,反而是更强的。

  我觉得会有时间顺序,在制造业的各个细分领域都会发生。比如说在智能手机的产业链,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因为不断有新的应用出来,国内企业的反应更快,就把老外打败了。而办公电子的国产化,发生的节奏慢一些。整个顺序会从下游到上游逐渐转移的过程,现在已经转移到中游,未来会转移到制造业的上游。

  我不喜欢两类企业,一类是已经处于产业转移末期,“内卷”的行业,全部是中国企业;另一类是产业转移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永远在研发,但没有结果。 我喜欢“中国人吃老外”的行业,不喜欢“中国人吃中国人”的行业。

下一篇:组合里面的许多公司我都没听说过
上一篇:社融大幅走弱,需求差在哪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