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格局大变革:中国太阳能巨头撼动欧美石油
过去一百年来,天然气和石油一直是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动力,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能源公司、康菲石油和埃尼等石油公司主宰着全球能源市场,它们被称为“七姊妹”,象征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影响力。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兴起,这一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聚焦于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欧美知名专栏作家 David Fickling 在上周末的一篇彭博社中指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能源巨头,因为真正提供能量的并不是石油或天然气本身,而是蕴藏其中的化学键所储存的能量。与此类似,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提供的也并非是简单的硅和玻璃面板,而是能够从太阳获取能量的机器。称,全球七大石油巨头每年从地下开采约 40 艾焦耳的石油能量,相当于每天约 1800 万桶石油。相比之下,中国七大太阳能公司、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和晶科能源。也被称为“新能源七子”)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约为 5 艾焦耳,乍一看似乎远不及前者。然而,这个数字并没有将石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损失计算在内,也没有考虑太阳能电池板的终生发电量,只计算了其一年的发电量。大多数现代太阳能电池板质保 25 年,而石油公司挖的油,几个月就烧没了。
据 Fickling 的粗略估计,从石油公司的油井中开采出来的能源中,只有约四分之一能转化为有用的电力。Fickling 随后将利用太阳能的设备也进行了类似的转化,便能较为简单地得出结论。
结果显示,如果考虑到这两类公司在不增加大量投资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产品 —— Fickling 表示,最后点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富含煤炭的英国、德国和美国崛起,原油的兴起又将权力和财富带给了俄罗斯和中东,同时巩固了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控制这些能源流动命脉的国家,往往成为各个时代的霸主。
如今,仅中国就有七家公司在 21 世纪的能源供应方面拥有比 20 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石油七姊妹”更大的话语权。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打压,或许正是出于对这种格局转变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