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卫星互联网方兴未艾 商业火箭千亿赛道乘风起

2023-11-08 09:22:07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商业航天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遵循市场机制的航天活动;低成本、大运力是未来商业火箭的趋势。火箭可回收是实现火箭成本下降的重要路径,其中SpaceX引领的垂直起落技术是当前重点发展的回收手段。液体燃料相较固体能实现火箭可回收,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是液体燃料发展路径之争的焦点。SpaceX是商业航天时代的领军者,而我国商业火箭则呈现出国家队主导、民营火箭公司相继进入的行业格局。参考SpaceX的发展历程,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商业火箭核心受益于卫星星座建设,市场空间将达千亿规模。

  SpaceX内部文档预计其2023年营收将达到80亿美元,Bloomberg2023年11月初报道,SpaceX提出出售内部股票,估值可达到约1500亿美元。

  我国的长征火箭历史悠久,其中长征八号火箭主要用于满足商发需求。当前我国商业火箭呈现出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国家队主导,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天兵科技、东方空间等民营火箭公司相继进入的行业格局。

  卫星互联网方兴未艾,商业火箭厚积薄发。

  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近年来我国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为卫星互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我国星网+G60星链的建设推进,运载火箭需求或将迎来爆发,商业火箭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我国商业航天不论是单发运力还是整体运力较美国薄弱,需依靠民营火箭公司的灵活发展优势,以及整体火箭数量的补偿式发展,来满足未来大规模星座建设需求。此外,我国商业火箭单位报价较SpaceX的猎鹰9号差距较大,考虑到我国的民营公司在大推力以及可回收火箭持续突破,未来数年内火箭的单位成本有望追赶SpaceX,料将带来更加丰富的航天运输场景。

  航天事业高速发展,商业火箭未来可期。

  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保持高增长,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

  当前商业火箭发射主要由巨型星座建设驱动,我们预测2018-2027年SpaceX对应火箭发射市场达317亿美元。参考SpaceX的发展历程,我们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商业火箭核心受益于卫星星座建设,市场空间将达千亿规模。火箭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呈现出国家队主导格局,但近年来产业链中上游民营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

  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低于预期;商业火箭发射成功率低于预期;商业航天发展不及预期;供应链保障不及预期;环保监管趋严的风险;商业火箭行业监管和合规要求变动的风险;商业火箭公司融资不及预期。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我国航天产业在载人航天、探火登月等重大工程中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也对我国航天发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星网等星座的加速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对商业运载火箭的紧迫需求。同时低成本、大运力已成为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垂直回收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将给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商业火箭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仍以承担配套业务的民营企业为主,主机厂仍在IPO孵化中。建议重点关注以下领域:1)基础材料;2、配套件;3)电子器件。

下一篇:中信建投:年底去库存周期启动 24年Q1光伏基本面有望见底
上一篇:智通A股北上资金统计11月7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