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势力涌入!“00后”新基民理财图鉴
、用记账本记录每一笔基金收益……随着公募基金持续“破圈”,“00后”大学生们陆续入场成为新基民,他们把理财当成一门必修课,力图“钱生钱”。
新人入局,有人自嘲“交学费”,有人落袋为安,有人被赛道投资“伤到”后转而追求“稳稳的幸福”。当“00后”大学生开始投资理财,又会有怎样的新故事?
刚入大学时,许嘉对经济学萌生兴趣,听了经济学公开课,也读了经济学相关书目。在股市赚了几千元后,许嘉决定转向基金投资,“感觉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每天关注市场,不如把钱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去管理。”
白酒、医药、新能源等过去两年的热门赛道,许嘉一个都没错过, “当时刚接触基金比较从众,正值行情热的时候,什么火就买什么。”2022年,市场的表现令很多投资者始料不及,许嘉也是一样,看着基金净值一路下跌,他既没有“割肉”也没有加仓。经过这一年,他越来越认识到认知在投资中的重要性。
“市场上每天有很多信息,有时候自己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如果不长期关注市场,只靠运气投资,最后大概率会赔钱。要花大量的精力去经营,对于学生来讲可能比较困难。”他坦言自己最开始买基金时有点盲目,现在会比当时更理智一点,“未来如果继续投资的话,可能会选择债券类基金,波动稍微小一些。”
新入局的投资者也免不了心情随着市场波动。武汉大学大四学生时晴告诉
与以往投资者在理财社区讨论投资心得不同,“00后”大学生更偏好在社交媒体互相交流、积累认知。
目前在北京读大三的张淼最初买基金也是出于跟风,“当时有一两个同学买基金在朋友圈晒收益,其他同学知道后也开始买,大家闲暇时候还会交流自己买哪只基金以及收益如何。”基金更像是一种社交货币,涨的时候开心分享,跌的时候相互吐槽,“不管赚没赚钱,同学朋友之间的距离倒是拉近了。”
张淼告诉
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完成小白基础入门,《基金投资入门基础知识:从零开始学基金定投》等类似标题的内容,均有不少点击量。张淼告诉
大V的分享也会起到一定作用。时晴告诉
仪式感满满的理财初体验
无论是投基炒股,还是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在近两年的投资热中,很多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逐渐提高。对于他们来说,比“钱生钱”更重要的是在理财初体验中学会管理手中的钱。“这也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一位大学生这样说道。
目前就读于厦门大学的徐晓琳给
“有时候我会有金钱焦虑,总觉得钱单纯放在账户里可能会贬值,所以会买偏稳健的理财产品获取一点收益。”回顾一整年的支出,徐晓琳觉得她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喜欢二次元和古文物的她,会留一笔钱去看漫展、买周边以及深度人文旅游。
徐晓琳的旅游记账本,每一笔支出都清晰可见。
时晴也有类似的操作。尽管手里的钱有限,但她依然会合理规划每一笔钱。对于日常开支,她会清晰地在记账软件上标明每一笔钱的
她喜欢看体操,为了这份爱好,会单独划出一部分钱留着追体操比赛。与此同时,她还设立了一个“辅修基金”,把读大学后的奖学金存进去,用来交辅修专业的学分费和材料费。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钱长期存在账户里,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