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社局“加减乘除”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区人社局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勤做政策驱动“加法”,勇做删繁减负“减法”,敢做以点带面“乘法”,善做助企除忧“除法”,倾力打造企业舒心、群众满意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让良性营商环境最具温度、更可持续。
内外兼顾激发人才活力
多措并举、内外兼顾招才引才,实现人才汇聚、人才鼎盛,才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效应作用,才能激发人才助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区人社局举办2022年“东洲雁归”海门籍学子看家乡活动,在南通市范围内率先探索推行“人才夜市”招聘服务新模式,将线下招聘与“夜市经济”“地摊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内地标商圈氛围轻松、人流量集中、晚间开放等特点,为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和用人单位搭建更人性化、多样化的高效对接平台;举办4场“东洲雁归”系列招聘活动,近200家用人单位报名参加,今年以来累计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838个。区人社局配合组织部、发改委起草《海门区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发展指数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海门区人口集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人才政策,用“真金白银”吸引更多的“人才之花”在海门的广袤田野上竞相开放,全年为1516名人才发放人才岗位津补贴1709.79万元。截至目前,海门区已引进高校毕业生4849人,完成率列南通各县市区第一,预计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5800名;同步协助设站企业成功引进新进站博士后科研人员2名;全年与陕西勉县、甘肃定西市、贵州遵义市、云南巧家县、青海贵南县等20个劳务基地保持稳定交流协作;加大招引外来人员来海就业的补贴力度,调动企业招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输送劳动力的积极性;对企业自主招聘外省市户籍人员初次来海就业,并在海门区参加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给予企业招聘补贴。今年以来,海门区已为30家企业发放企业用工奖励补贴88.7万元。
放大失业保险乘数效应
失业保险是经济减震阀,也是就业助推器。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企业稳则就业稳。区人社局持续推进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费缴费费率继续为1%,其中单位和个人分别为0.5%,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稳定企业职工队伍,预计全年为8000多家用人单位降低失业保险费4700多万元。该局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在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施普惠性返还30%失业保险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倾斜,将返还比例从最高60%提至90%;通过“免申即享”为符合条件的4939家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补贴4104.14万元,稳定就业岗位9.9万个。
持续优化人社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紧贴群众、企业,做优人社公共服务,不仅是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由之路。区人社局持续巩固完善综合柜员制改革,不断提升公共经办服务水平,实现340项人社业务“一网办”、25个高频服务事项“提速办”;依托省人社一体化业务系统建成4588个人社全业务功能模块,实现116个查询事项、284个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并将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延伸至所有区镇292个村,让群众享受“指尖上的服务”,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扎实推进人社6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将156项公共服务事项成功推送至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