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基金经理来了!刚刚重磅发声:看好明年下半年市场走势 关注
还会下跌,因为情绪比较悲观,但是今年跌倒3000点时,很多人非常看好,认为这是铁底。所以这波调整反映出了强预期、弱现实的情况。经济还是很差的,但是预期比较强,反映为资金比较充沛地囤积,价值的估值比较低,但成长和消费的估值并没有出现很大的下调。
未来一个季度,估值上我认为不会大调,强预期可能把未来一两个季度后的复苏全部体现在了股价中。比如航空股前两年巨亏,但是它的股价还是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估值已经反映了未来的预期。强预期下估值是否还有波动也是值得讨论的,我认为未来的估值还会有波动,但在明年二季度下半阶段,估值可能还是会有上行的过程,我更看好明年下半年的走势。
如果非要拿历史上A股的某个时间段来对比,我觉得和2016年初的时候比较像,当时创业板大幅下跌,经过一两季度的横盘震荡才开始上涨,年初尤其是从结构性上,估值偏贵的成长股还是会有冲击的,但是二季度以后,整体会更加平稳、缓慢上涨。
风格上,我还是比较看好价值股的风格。从过去十年看,以中证风格指数为例,很多时候是以三四年为维度进行切换,比如,中证金融指数在2012-2015年四年的时间是跑赢中证消费指数的,2016年,两者跑平了,2017年-2020年四年中证消费就开始大幅跑赢了中证金融,2021-2022年两者跑平,明年金融开始反超消费的可能性更大些。
大类资产配置上,过去3年无论消费还是科技的结构性牛市导致了80%以上的主动权益资金囤在了成长股中,对价值股的配置极少。价值股再平衡过程的持续时间至少在两年以上,所以从长期来看,资产配置在低估值价值股的再平衡过程是有持续性的。今年经济弱复苏的过程中,低估值、高分红、低负债、高现金流的公司很稀缺,会出现资产荒,所以它们理应作为增量资金和存量资金增配的方向。
中国基金报
黄海:今年肯定是一个通胀的大年,明年上半年中国的需求还是一个缓慢复苏的过程,国外的需求也在往下走,所以我认为明年上半年通胀的压力会有所缓解。但明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海外的经济可能在慢慢衰退,通胀的硬约束始终存在,供给始终是打不开的。一是逆全球化和贸易战使得市场供给链碎片化,无形改变了以前全球化分工合作带来的低通胀高增长模式;二是现在能源、金属价格大涨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开支,这是和以前不一样的;三是在全球经济因为疫情而下行的过程中,中国近两年也会保持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宽货币也会推升通胀压力。
我们很看好有色,但有色公司的估值、分红、现金流似乎没有能源公司更好。有些有色明年的供给也会提升,我们认为有色板块中还是要精选个股。A股市场的预期会提前反应,未来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预期都提前体现出来,明年二季度以后可能化工、建材、地产链、基建链、中游钢铁水泥等都会有表现。
明年还是看好稳增长主线中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供给端偏紧或供给端出清比较彻底的行业中,在需求起来时,供给不足的行业就会有比较好的价格弹性。地产也是其中一类,如果地产的销售起来,地产产业链的公司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一是看好上游资源品、地产产业链、化工等,二是看需求回暖的优质消费类公司,三是看好金融的周期轮动。
中国基金报
黄海:其实找年度主题很难,我们只能努力找主题,总体上还是偏稳增长。首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混沌期,还是选择现金流高分红的安全的公司,比如煤炭是稀缺的、稳定的标的,资源品还是最好的、估值很便宜;经济逐渐起来后,就可以买一些弹性中游的,比如化工、钢材等。化工是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即占了需求端,又代表着转型的方向。有些化工企业的业务分两块,一块是传统的、大宗品的部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复苏,享受稳增长带来的需求上升;一块是高端的、国产替代的部分,也能享受结构转型中技术升级的红利。
若拿今明两年对比,今年是弱市,可选的行业很少,可以选一两个行业持有,再选一两个行业阶段性持有。但明年是一个经济基本面筑底回升的过程,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广,比如上游资源品、地产产业链、化工、消费、金融等。
明年上半年我还是偏谨慎,能源、煤炭、油气还是排在关注度比较靠前的位置,明年二季度以后还需要看到时候的具体表现,观察哪些行业有更多好的调整机会。整体上还是上游资源品、稳增长产业链、化工、建材、钢铁、水泥排在关注度比较靠前的位置;金融也是轮动大周期的另一条线,比如、券商、银行。
中国基金报
黄海:我很难判断地产行业复苏是在具体哪个时间段,但我认为复苏没那么快,至少要以一个季度为时间轴。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需要观察、要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对待权益市场。政策上,经济稳定本身就是安全,所以我认为对稳增长的力度会持续超预期,地产需求侧的政策从逻辑上讲也会不断出台发力,但是资本市场现在的价格可能已经反映了不少政策出台的预期。
如果地价、房价都能稳住的话,业绩、销量都能稳步增长的优质公司还是很有机会的。地产是支柱产业,中国的城镇化还在进程当中,居民居住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预计还会有很好的前景。
中国基金报
黄海:赛道股过去几年的涨幅都是几倍起步,所以它们的调整会比想象中大。赛道股由于集中度高,在调整中可能会遭受冲击,会在某一阶段表现较差,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所以整体还是偏谨慎。
中国基金报
黄海:其实对于价值股,我是特指其中以煤炭为代表的高股息公司,煤炭指数今年涨了20%几,但股指是跌的,对整个指数还是孤木难支。价值股如银行、券商、等也在筑底的过程中,正在走出底部,但是指数也不会有太大调整,因为上证50已经逐渐走出底部。
走出底部一般都是从最低点反弹、震荡横盘、再向上井喷的行情,比如2019年初宏观基本面或库存周期还没有开启,市场就从底部有一个纠偏的过程,横盘到6、7月份,此时经济已经开始回升,消费电子的上游业绩订单已经走强,底部反弹;2008年底“四万亿”提出后,指数大幅反弹震荡,4月至7月宏观基本面开始往上走,此时所有的板块个股都在往上涨,就是一个反弹、横盘、再反弹的过程,横盘反映的是一个等待基本面上行的过程,反弹反映的是对前面悲观预期的修复过程。现在上证50已经经历了一个最悲观的时候,反弹之后进入到震荡的过程中,我觉得价值股中的高分红公司相对更加坚挺、高位横盘震荡后还会再往上走一些。
中国基金报
黄海:我认为风险点在于大类风格的切换。对成长股来说,我们比较看好新能源长期的前景,但是从估值的角度来说,出现一两年的收缩也是很正常的。资本市场的存量资金处于再平衡的过程,有些成长股行业的估值会进一步收缩,由于持股集中度高,所以冲击可能会比较大。因为大家对未来三年的预期可能都体现在股价中了,在风格切换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两年的估值修复过程,持仓集中度高可能会遭受冲击。
我认为市场还是偏稳定的,但结构性的某个板块,比如创业板,可能有弱相对收益的风险,未来五年、十年前景好的、集中度高的行业也可能遭受短期的冲击,这些都值得警惕。
此外,我也担心一些尾部风险,疫情会给消费型企业、线下场景、地产公司带来困难,虽然目前在救助下不会爆发,但可能会反应于未来的一二季报中,这也会对目前某些高预期行业产生冲击,目前这些负面信息还没有被考虑在内。我们不知道疫情的过程如何演进,虽然结局必然战胜,但可能会有反复,还需要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