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就是耻辱(龙芯为什么是业内笑柄)
国产CPU历史性跨越,打破ARM和英特尔垄断,龙芯这次太争气了
导读:国产CPU历史性跨越,打破ARM和英特尔垄断,龙芯这次太争气了!
众所周知,在经历了华为事件以后,很多人都明白了自主研发半导体芯片的重要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同时又是一个 科技 大国,所以我们每年对半导体芯片的消耗量都是巨大的,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芯片规模都超过了2万亿,这不仅超越了石油,而且还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足见国产 科技 企业对国外芯片的依赖程度有多深;而严重的依赖国外半导体芯片,也导致国产 科技 企业的发展很容易被人卡脖子。
如今在国内芯片市场上,已经掀起了一股研发和生产芯片的潮流,很多 科技 企业都开始加入到了自研芯片的阵营中,但其实造芯片就和盖房子是一样的,也需要打地基,而芯片的地基就是芯片设计架构;虽然很多人的注意力一直都放在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上,但是芯片的架构设计研发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芯片的底层架构,也就是芯片指令集,这是CPU芯片的专用语音,在CPU芯片执行任务命令时,需要将执行的命令给翻译成CPU语言,而这种语言就是我们所说的指令集,它也是芯片最底层的架构;而目前全球主流的芯片架构主要有三大巨头,它们分布是X86、ARM、MIPS,在这三大芯片架构里英特尔的X86和ARM架构几乎垄断了大部分的芯片底层架构市场。前不久,全球三大芯片架构之一MIPS就突然倒下,这一芯片架构所属公司宣布将放弃继续设计该架构,并全身心的投入到RISC-V阵营进行研发。
据悉,RISC-V架构是一种免费的、开源的芯片底层架构,目前在全球芯片市场上也正在不断地兴起。因为它不受到美国 科技 巨头的垄断,同时又不受美国芯片禁令的限制,所以深得国产芯片企业的青睐,而马云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就一直在研究RISC-V架构芯片,经过多年的努力,阿里平头哥曾发布了玄铁910芯片,而这一芯片正是RISC-V架构芯片,从性能上来看,与ARM架构的芯片相比,也几乎没有太大的差距。
除了阿里平头哥半导体以外,还有我国的龙芯中科也在自主研发自己的芯片底层架构,近日,龙芯已经正式宣布,成功研发自主指令集架构Loongson Architecture,这一架构此前是依托MIPS指令集架构所研发,但现在龙芯已经完全抛弃了MIPS指令集架构,所以就成为了第一款国产自主研发的芯片架构,可以说这一次龙芯的突破,不仅打断了ARM和英特尔对芯片架构的垄断,而且还成为了国产CPU的 历史 性跨越。
龙芯架构(LoongArch)为了证明完全自主研发,龙芯甚至还专门对其进行了深度的知识产权评估。基于这一芯片架构,龙芯自主研发的3A5000处理器芯片已经成功流片,这对于国产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发展来说,意义十分的重大,可以说这一次龙芯实在是太争气了,目前国产 科技 企业大多数都还在使用美国的芯片架构进行芯片研发,像华为就使用的是ARM架构,虽然说华为已经买断了ARM架构的研发权限,但是依然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一天会受到打压,而龙芯的这一次突破,就给了华为等国产 科技 企业全新出发的机会,不知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龙芯是不是骗局
咋可能是骗局,龙芯真是国产的,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只是起步晚了些,性能比不上英特尔、AMD,但听说耗电量很低,装在上网本上耗电才10W。我们要支持国产
据我所知,龙芯的总工程师是那种兢兢业业的学者,所以从没有相信造假的新闻,另外龙芯从没有吹牛说自己的CPU世界领先了,所以造假应该是子虚乌有的
龙芯发展背景:龙芯的CPU采用MIPS架构/指令集,这本身是比较小众的架构了,MIPS早已经不复当初的辉煌,其母公司都被Imagination公司收购了况且Imagination已经朝不保夕,这意味着整个MIPS正统血脉或者行业标准遭受了重创,龙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只能靠自己,可以说找不到任何参考,很多技术只能自己摸索。这对于本来就能力和资金不足的龙芯来说挑战大于机遇。
性能:现在龙芯最新的处理器3A/B3000.从制程上看还停留在28nm(我记得是28),这导致了三个问题,一个是频率上不去,另一个是性能上不去,还有就是发热和功耗。单纯看性能,看了一些评测,比ARM a7X稍强,在桌面端超越了intel的atom系列处理器,功率30w。比起现在Ryzen和intel core系列差距还很大,我猜测某些方面能比肩i3 2xxx,但整体上依然落后于i3 2xxx,一来稳定性上还没有得到市场的检验,二来应用的优化上比起主流处理器还有不小的差距,三来虽然龙芯的某些性能指标已经跟上来了,但是依然要受到短板效应的影响。
龙芯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差,更没有某些人吹嘘的那么好。在国产通用处理器中处于领先地位(不要拿DSP和龙芯比较)。其性能对于满足目前的普通使用比如办公等等都已经不再掣肘,但是对于那些高计算的领域性能依然捉襟见肘。简言之,如果玩大型游戏,经常加压和压缩大型文件这些真正压榨CPU性能的场景那就绕开,如果只是刷刷网页,看看那么龙芯完全满足。虽然说得很乱,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龙芯是造假么,为什么在各大IT都看不见有叫龙芯的cpu
同志不用对咱们国产的芯片那么抵触吧。这个芯片的性能确实比不上如Intel、AMD这样巨人公司的产品,和IBM公司的Power 7更是有很大差距,但是就性能和性价比来说,还是不错的产品。
之所以在IT上很少见龙芯,一方面因为龙芯是面向商用服务器、专用机等领域,所以我们这些家庭用户基本接触不到这样的产品。听说曾经某品牌推出过基于龙芯的笔记本电脑,后来销量也不尽如人意。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整体和产业链还相当不健全。电脑不是只有一颗CPU的,还需要芯片组等等其他周围附属组件的配合。而我国在芯片组领域比较落后,龙芯配套产品不健全,兼容性不佳。好比Intel或AMD的一套商用芯片组,可以对应很多的处理器,客户可以有很多选择;而龙芯自有的配套芯片组只能兼容龙芯,而龙芯产品型号也不如Intel、AMD产品这样丰富,在市场上也就不能同国际大公司正面抗衡。我国在内存颗粒、高速DSP、GPU等等方面都还极为落后。龙芯性能不是最强的,但也绝对不弱,只是过于落后的配套组件和产业链拖了后腿。
不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龙芯只是第一步,以后慢慢会好起来的,只要还继续努力下去。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CPU为什么在市场上都没怎么看到过?
有,只是你自己没注意而已.有。。龙芯(英语:Loongson,旧称GODSON[1])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开发的通用CPU,采用简单指令集,类似于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最早在2002年开始使用。龙芯2号速度最高为1GHz。龙芯3号还未有成品,而设计的目标则在多核心的设计。目前中科院有研发以龙芯为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计划。国产CPU,2002年8月10日,首片龙芯1号芯片X1A50流片成功.龙芯最初的英文名字是Godson,后来正式注册的英文名为loongson。龙芯CPU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龙芯课题组研制.其官方为尽管今天的“龙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目前主流CPU相比性能上还有不少差距,还不能与Intel和AMD的CPU在PC市场上竞争,但坦率讲,今天“龙芯”的境遇已经比当年的“联想汉卡”好多了。回想当年的“联想汉卡”是由做大型机出身的毫无产业经验的科研人员一块一块的手工焊接而成、又一块一块的人工检测。据说1986年,联想第一线销售人员每天接到的投诉电话和定货电话几乎一样多----每卖出100块“汉卡”,就有30块出问题;而今天的“龙芯”不仅获得了中科院重大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和国家863计划的支持,通过了严格的成果鉴定、基准程序测试和产品测试,可进入商品化生产;还得到了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已在北京、重庆、江苏、广东等地建立了产业化基地。“龙芯”也要对Intel说“不”了众所周知,CPU是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负责整个系统指令的执行、数学与逻辑的运算;数据的存储与传送;以及对内对外输入/输出的控制。而在这个电脑核心部件市场领域里,人们最为熟悉的两个品牌无疑是Intel和AMD,他们在处理器市场的强势地位似乎无人能撼动。在CPU技术上,我们跟国外厂商有着较大的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是我国计算机产业的一大“芯”病,也是我们这些电子工龙芯cpu为什么没有在国内普及起来 知乎
1、软件生态系统的建立还很漫长
做CPU这种东西,不是说你做好了就会有人用,要配套相关的从编译器到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全套的东西,但看看现在市面上有多少软件是基于MIPS的?太少了。这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
2、龙芯的生产依然不能本地化
据我了解的资料,龙芯还是由意法半导体来代工,也就是说,设计是设计出来了,但生产是有困难的。如果真发生战争或者贸易冲突,龙芯的制造还是被别人控制着。
龙芯的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总归是一条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