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历史主动,弘扬中国精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关于掌握历史主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掌握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作为传承“中国精神”的“火炬手”,主动掌握历史,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数百年间,以表率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之真谛。我们总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所谓的中国精神,其实更像是一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是建设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掌握历史主动,厚植“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诚肝胆。华夏历经几千年的洗礼,中华儿女的思维体系和民族性格早已在延绵至今的动荡中深入骨髓,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姜夔曾记“胡马窥江,废池乔木”,《礼记》言“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没有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我们见识过万国来朝,见识过全盛开元,巍巍华夏,国祚绵长,天生的大国心态让我们一直都是为了复兴,为了十四万万人民步入小康而奋斗,爱国主义是自古便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核心要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绵延不断且与时常新。不仅为小家安乐,更应为大国崛起,中华巨轮的破浪前行仍需我们肩负民族使命,秉承中华优秀文化,将点滴家国情怀汇入历史洪流,将青春与理想融入国家富强的拼搏奋斗中。。
掌握历史主动,践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不屈。曾经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在落地窗边默默流泪的侧影,不难让我们联想到1919年,那个当时正被列强肆意蹂躏的苦难中国。从苦难中站立起来的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沧桑而愈加坚强自信,这份信念的背后,是从不敢忘的百年屈辱和正在崛起的伟大祖国。1921年的嘉兴南湖,在王会悟和李达夫妇费尽心思安排的那艘红船上,是众人抑制不住兴奋与激动却只能克制着声音,颤抖着低吼出的那句“共产主义万岁”,让我们迎来了属于中国的曙光。转眼间已有漫漫百年,中国人走过荆棘沼泽,也踏过枯骨万里,历史的“潜规则”从未改变,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中国。激烈的竞争博弈下,神舟飞天,嫦娥揽月,玉兔着陆,北斗升空。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掌握历史主动,牢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守望相助。回首过往,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浪,我们总能迸发出“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书写“人心齐,泰山移”的动人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响“当今世界殊”之战,赓续脱贫攻坚新篇章;世界新冠疫情中面对肆虐的病毒,中国人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以共生共荣理念取代“丛林法则”。因为我党坚信“独行快,众行远”,这既是历史带来的经验,也是时代发展总结出的规律,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互助发展之路,以“和”为船,以“合”作帆,方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闪耀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华夏智慧之光。
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物质上的实力,让中国有了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而精神上的顽强,才是中国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奋起的密钥。鲁迅先生说: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如今,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更应坚定“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积极应对多重挑战,构筑精神高地。亿万中华儿女必将满怀信心,扬帆进击,坐看盛世中国春光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