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9.5万亩农田变“良田”
近年来,秦州区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从2019年到2022年,秦州区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5万亩,实现了小田变大田,低产变高产。
在华岐镇范山村,一湾湾依山而建平整层叠的梯田、一条条蜿蜒盘旋纵横交错的产业路,在静美的秋日里呈现出一派“良田美景”。晚秋,“秦州区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华岐镇谢小村、范山村、北杨村,建设规模1500亩,其中改建田间道5公里、排洪沟5公里、土地改良3000亩。工程在6月15日以后开工,现已完成工程量的95%,预计10月底全部竣工。”华岐镇范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张亚宁说。
“高标准梯田建设主要措施首先是熟土剥离,通过土地平整以后再表土还原,然后再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节剂,深耕两至三遍以后,达到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为了能够达到机械作业,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沙化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亩增产100斤,亩增收100元。”秦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法人董新全说。
在毗邻乡镇,牡丹镇缑家沟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机声隆隆,挖掘机、推土机正在进行田间道路的平整,村民们正忙着进行土壤的改良以及排水边沟的硬化作业。
“我们牡丹镇缑家沟村新修高标准农田项目2000亩,我从8月份进场以后,先开始场地的平整推地,后道工序就是旋地打埂。现在我们进入施肥阶段,大概一个礼拜施肥就全部完成了。施肥完成以后就开始生翻地。”牡丹镇缑家沟村标准化农田改良项目负责人王军说。
华岐镇梁山村千亩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是秦州区2021年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梁山村的1280亩农田由秦州新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农业生产,今年,这一千余亩农田就给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我们今年开春发展了1000余亩大豆产业、280亩青贮玉米,今年秋天长势喜人,预计产大豆20余万斤,预计收入60多万元,给我们合作社的股民以及广大的村民带来最大的效益。”秦州新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爱红说。
“通过2021年高标准农田15000亩实施后到今年新增农作物总产量196.76吨,比去年净增经济效益166.04万元。”秦州区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周斌说。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加了农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可持续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建立高标准农田共9.5万亩,这9.5万亩高标准农田基本能够达到道路通畅、田面平整、保水保肥、机械化作业、高产高效的效果。”秦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法人董新全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大举措。下一步,秦州区将坚持以服务主导产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主,高质量运营,持续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后续管护力度,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土地根基,推动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