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发展改革委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
日前,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钱西元等领导分片相关企业,深入宣传稳经济、促发展、保就业政策,并采用座谈等形式,就打通政策直达企业的渠道问计于企、问效于民。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以减企业之“负”、保发展之“稳”为主线,在精准制定科学有效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加大力度问效政策落地,让惠企益企好政策从“纸上”落到业主的“心坎”里,助企提振发展信心,锻造创新制胜实力,做大做强发展青山,追梦前行赢得未来。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压力、疫情多发散发等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宜兴市广大企业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稳经济促发展保就 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了解,上半年,宜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3%。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宜兴经济回升向好的大背景下,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困难。以企业的呼声和需求为第一信号,市发展改革委发挥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全力打出打好政策“组合拳”,先后制订“宜兴助企纾困 50 条”“补充政策 10 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更好地支持市场主体轻装上阵求发展。
政策红包落地转化为发展动力,须走好从“纸上”到业主“心坎”里的“最后一公里”。由于量多面广,在执行中实操起来存在难度。首先是少数企业对政策不知晓、不理解、不会办。其次是企业情况各不相同,要做到政策减免“应免尽免”绝非易事。第三是办理流程多、审核周期长。疏通堵点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市发展改革委确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症下药、靶向用力,推动政策红利落地落实,增强企业对助企纾困政策实施的获得感。
政策送上门
为了便捷企业及时全面了解政策内容,市发展改革委开通线上线下政策直达企业渠道,在线上利用宜兴发布、宜兴发改等官方网站,解读政策亮点实举。在线下抽调精兵强将,由委领导挂帅,组织各路人马送政策到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所求,收集企业发展心愿,“一行一方、一企一策”制订解决方案,助企纾难解困。精准化解产销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市发展改革委做到惠企政策送上门,服务发展帮到家。
减免做到位
在新制订的宜兴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措施中,各项减负纾困政策措施受到各方关注。市发展改革委切实履行牵头协调的工作职能,强化工作合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实打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小微企业成长、困难企业脱困。国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六税两费”政策颁布后,宜兴市先后为43485户相关纳税人合计减免税款 1.4 亿多元,税金减免增加企业现金流。同时,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加大清费减负力度,不折不扣实施减免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费、人防易地建设费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截至 8 月底,宜兴市审批通过缓缴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金额388.28 万元。相关企业主称,这相当于给企业多发了一笔“无息贷款”。
益企帮一把
今年,市发展改革委梳理市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政策,统筹资金 1.8 亿元用于助企纾困等领域,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轻装上阵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位于经开区、作为华东地区耐火行业骨干企业之一的江苏嘉耐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向“智能制造”要生产力,持续在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产品研发方面推陈出新。市发展改革委多次进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并根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为企业送去政策奖励的“红包雨”,使企业在发展的路上走得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