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新规 定增(减持新规原文)

2022-12-09 20:47:48

  减持新规实施半年效果如何?

  减持新规实施半年效果显著—— 堵住市场“失血点” 花样套现渐减少

  新规实施逾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通过二级市场清仓减持股票的数量和金额大幅降低。市场的主流投资方向开始强调公司的内生增长,更加强调业绩驱动、盈利能力以及真实的行业竞争力

  今年5月底,证监会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随后沪深交易所分别下发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截至12月18日,新规实施近7个月。从市场实际的走势看,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通过二级市场清仓减持股票的数量和金额大幅降低。据招商证券最新统计显示,减持新规出台以后,重要股东月均减持规模为110亿元,较之前(2016年1月份至2017年5月份)的月均减持269亿元明显下降。

  博时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王俊认为,今年以来实施的减持新规、再融资新规等一系列政策是对过去赚一、二级市场价差盈利模式的打击。过去,投资者青睐中小市值股票,等待这些公司转型或做外延并购来获取超额收益,很容易陷入大股东放消息减持、再放消息再减持的炒作怪圈。如今,这种投资逻辑不再奏效,市场的主流投资方向开始强调公司的内生增长,更加强调业绩驱动、盈利能力以及真实的行业竞争力。

  市场流出资金减少

  短期市场“失血点”被堵住是减持新规实施后最大的亮点之一。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显示,自减持新规今年5月份实施至今年10月底,沪市上市公司股东累计减持73.3亿股,总金额763亿元,日均7.3亿元;2017年初至减持新规实施前,沪市上市公司股东累积减持102亿股,总金额900亿元,日均9.4亿元。

  6月份以来指数逐步走强刺激股东减持意愿,以及6月份至10月份限售股解禁数量比1月份至5月份增加近30%的压力下,新规实施后日均减持金额仍较新规实施前减少了23%。

  值得一提的是,减持新规在有效控制股份减持数量的同时,兼顾了股份转让的权利,能够适应市场需要。根据新规,上市公司5%以上股东、控股股东等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要求其在任意连续90天内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减持分别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2%,且通过大宗交易受让大股东股份的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

  招商证券统计显示,从股东类型来看,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占比明显下降;特定股东(首发股东和非公开发行股东)减持占比增加至8月份的52%,但是有减持需求的中小股东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从减持方式看,大宗交易减持规模占比明显下降,相比之下,协议转让减持金额占比从6月份的2.9%增加至8月份的22.57%。

  “从新规实施效果看,减持套现规模明显收缩,减持新规确实规范了市场的减持行为,对于重塑市场的激励机制、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格上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晓晴说。兴全基金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基金经理申庆也表示,减持新规等举措有效地防范了大小非、机构等特定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监管套利、内幕交易、操纵市值等行为,引导投资者参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促进中长期A股市场更加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着力服务实体经济

  可转债产品好发、定增产品不好做、高杠杆产品发行困难——这是今年以来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最明显的感受,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减持新规以及配套规章制度对上市公司资金流向的规范。

  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认为,过去部分限售股减持所获资金未用于支持企业生产经营,而是成就了少数股东“一夜暴富”的神话。在市场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解决企业IPO以及合理的再融资等需求,适当抑制解禁限售股减持“抽血”。

  从减持新规对部分证券市场业务的影响来看,以套利为目的的产品有所降温,一些高杠杆产品所受影响更加显著。例如,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私募定增产品,部分增量产品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的情况;在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小步快走”转型模式里,以套现退出为主要诉求的小体量资产方更加倾向于接受现金对价。这均与减持新规下退出期限延长、资金成本上升、收益不确定性增加有关。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韩青璐认为,减持新规也抑制了上市公司盲目的并购重组行为。监管层保持谨慎的态度调节并购市场的套利行为,借壳交易和盲目跨界并购等形式在未来的并购市场上将变得更加困难。

  博时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欧阳凡表示,短期来看,减持新规对二级市场解禁压力有所缓解,风险偏好正逐步提升。中期来看,市场趋势因素未发生变化,震荡市中个股表现或将出现分化。实业经营能力将成为市场衡量个股价值的基本出发点,行业前景好、公司治理能力强、有内生增长能力的上市公司将获资金青睐。长期来看,监管政策的规范有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估值回归理性,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认为,从长期看,新规极大地限制了大股东和特定股东在二级市场的减持能力,延续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监管导向,利好基本面良好、有业绩支撑的大消费和蓝筹股。同时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经历过前期市场波动后可能出现反弹。此外,规范“断崖式”集中减持,有助于维护二级市场平稳交易,防止过度投机,防范金融风险。

  套现的少了。

  股票减持新规什么时间实行的最新相关信息

  您好

  2017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随后,两大交易所相继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

  谢谢

  面对5.27减持新规,应该怎么做

  第一,大股东、董监高等作出增持和减持的决定,多是根据股票的真实价值,因此,减持本身并不是市场下跌的理由。整体而言,市场净减持规模和股价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股价高时净减持较多,反之亦然。因此,近两月市场明显调整,大股东、董监高等的增减持整体基本平衡,因此,大股东和董监高等减持并不是近期市场下跌的直接原因。

  第二,堵掉了2016年1月8日实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的部分漏洞。是整个证券监管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对整个证券市场是长期利好。

  第三,从2017年的2月18日再融资新规,到本次减持新规,证监会从各个方面对定增市场做了规范,对于过去利用定增套利,频繁进行资本运作的机构和行为实施了规范。监管机制的的不断完善,约束了“忽悠式”重组,追求“套利”定增等不合理的行为,平衡了原来过于有利于机构和大股东的市场生态。从另外一方面,对于主要依靠内生增长,经营稳健,规范进行资本运作的上市公司来说,将会更加受到资金青睐,进一步带来投资风气的改善。

  第四,减持新规从客观上有助于缓解市场对于解禁高峰来临后减持的担忧,短期内可能会有利于市场。但是,减持新规只是减缓减持的节奏,并没有约束减持的总规模。

  第五,减持新规削弱了大股东持股的流动性,对于股权质押来说,现有股权质押的风险加大,股权质押可能面临重新定价,有可能增加大股东质押的成本。对于已经进入质押的股份来说,不排除需要重新增加质押物等措施。

  第六,对于一级市场来说,减持新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减持的时间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一级市场PE参与的积极性,一级市场的股权可能面临一定的估值压力。同时,现有的定增和PE产品面临流动性风险增加。

  大股东减持新规何时执行

  017年5月27日,证监会针对部分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 “清仓式减持”,以及董监高通过辞职实施减持等新问题,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2017〕9号(以下简称“《9号文》”),沪深交易所也同步出台了相关减持实施细则。

  《9号文》实施时间为即时,未设置过渡期。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票规则

  规则:1、大股东减持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转让价格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交易所业务规则另有规定的除外。2、大股东减持采取集中竞价交易的,在连续任意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3、大股东减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连续任意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4、持有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24个月后解禁,也就是24个月才能进行减持,持有5%以下的非流通股,12个月后解禁,也就是12个月才能进行减持。

  三、拓展资料: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新规2021:1.持有特定股份的股东,无论其持股比例,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解禁限售股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 这个1%的规定没确定没有变,但是从大股东,变成了特定股东:可以理解为除散户外的所有股东,包括IPO前的股东及定增入股的股东!2.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 之前大宗交易就是个大漏洞,所有的清仓式减持,都是通过大宗交易出掉的!现在最多只能减持2%,且接盘方必须锁仓6个月,这风险太大了,估计没多少机构还愿意接这个盘的! 也就是说,3个月之内,大股东最多只能减持3%的股份,其中大宗交易的2%接盘方要锁仓半年,所以市场承受的抛压也就是1%! 3.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导致丧失大股东身份的,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6个月内继续遵守减持比例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董监高辞职的,仍须按原定任期遵守股份转让的限制性规定等等。 这个漏洞堵的也好,避免通过野路子玩清仓式减持的! 比如董监高,以前辞职半年之后就可以清仓了,现在每年最多减持持股的25%!

  减持新规是什么,出台此规定有什么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通过对近年来大股东及董监高(以下统称重要股东)减持数据统计后发现,大宗交易恰是重要股东减持的主要途径,2015年全年占比将近50%。如此高比例的减持通道,没有相应的减持限制,难免令投资者担心大宗交易成为重要股东减持后门。

   减持新规出台上周出台的减持新规对重要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和协议转让方式的减持,都做出相关约束和限制。

   1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并且,大股东在3个月内竞价交易减持股份数,不得超过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

   同时,如果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而失去大股东地位,则需在减持后6个月内,同样遵守上述要求。

   此外,沪深交易所也发布通知为规定打补丁,再度细化关于协议转让方式减持的规定,要求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

   大宗交易是减持主要方式

   从上述新规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市场担忧的减持潮问题,证监会将关注点放在集中竞价交易和协议转让这两种减持方式上。

   不过,对于大宗交易这个重要股东主要减持途径,减持新规却一字未提。《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仅以2015年数据来看,通过大宗交易的减持几乎占到重要股东减持数量的半壁江山。

   根据统计,2015年全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减持股份数共计为390.62亿股,而其中有187.88亿股正是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如此算来,大宗交易在全部减持数量中占比达到48%。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6月,沪深两市重要股东减持股份数共计为368.01亿股,占全年比重高达94.21%,2015年下半年减持数量剧减正是受到2015年7月出台的减持禁令影响,尤其是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数据更是缩减明显。

   具体来看,在重要股东减持股份数最多的5月,大宗交易占减持总数的比例为56.6%,达到57.52亿股;大宗交易占减持总数比重最高值出现在2015年2月,当月减持总数和大宗交易减持数分别为28.09亿股和20.97亿股。

   如果将时间轴拉长,恐怕大宗交易在减持中的比重更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1月5日曾披露,从近年来实际情况看,大股东减持60%是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进行的,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金额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

   市场担心过桥减持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也曾表示,引导其(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途径减持。令人疑惑的是,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是否一样?多位投行人士和律师向表示,协议转让和大宗交易并不是一回事。一般来说,大宗交易的交易金额要小于协议转让,而在转让金额的确定方面,协议转让是由交易协议的各方商议确定。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减持新规公布后,已有大股东选择通过大宗交易来转让股份。1月10日晚间,安妮股份(002235)披露,公司大股东张杰拟向方略资本、千合资本600万股安妮股份股票,比例为3.08%,而其选择的方式正是大宗交易。

   对于减持新规,有不少市场人士担心是否会有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情况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自由的大宗交易极有可能成为股东减持的重要途径。

   在减持新规出台前,就有大宗交易资深人士向表达担忧,与当前股价相比,重要股东在大宗交易上与接盘机构的交易价格通常都是有折价的。而接盘机构在大宗交易低价获得股票后,完全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出货。

   兴业证券(601377)也在研报中提到,根据机构投资者的反馈,他们担心减持新规关了大门,而减持则从侧门溜走,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转让之后,大宗交易接盘者直接在二级市场卖出,或者多次转手化整为零,最后仍反映为二级市场的抛压。

   虽然证监会的减持新规也有设置防规避条款,专门遏制相关主体通过协议转让化整为零、曲线减持。不过,从目前来看,大宗交易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化整为零、曲线减持情况,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也需要相应的监管完善到位。

下一篇:东方财富开户怎么样(东方财富开户安全吗)
上一篇:基金公司可以直接投项目吗(基金公司可以直接投项目吗)
返回顶部小火箭